焦点访谈:精彩冬奥 “雪飞燕”上的守护人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雪飞燕”位于北京延庆,是北京冬奥会的高山滑雪场地。这里承担了高山滑雪11个小项的比赛,将产生11块金牌。这里赛道最大垂直落差超过900米。坡陡面滑,对运动员们来说都是极大的挑战,那工作人员怎么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赛事保障?速降运动员以超过百公里的时速转弯、飞越,很容易发生失误引发危险,怎么及时进行救援?
凌晨五点,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接送赛事保障人员的第一辆班车出发了。索道站,是每天清晨小海陀山上最早苏醒的地方。
运行的索道仿佛血管,将陆续到来的工作人员送往山上各自的岗位。出发之前的晨会是必不可少的。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高山滑雪救援队队长高宇,以前是一名高山滑雪运动员,退役后在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负责高山救援队管理工作。作为高山滑雪救援队的负责人,高宇身上的责任重大。
坐落于北京延庆的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有七条雪道,三条比赛道、四条训练道。最长的赛道垂直落差约900米,选手滑行时的最高时速可达130公里以上。
维护好这样的比赛环境,对赛事保障工作要求极高。
所有的救援队员需要密切配合,不仅是保障运动员的安全,也要保障赛事前后所有人员的安全。
2月5日,离计划的开赛日期只剩一天了,小海坨山上的人比赛时还要更多一些。除了运动员的适应性训练,各个方面的技术官员和赛事转播人员也在赛道上进行最后的准备。此时人多事杂,最容易忙中出乱。救援队必须时刻紧盯各个赛道的情况。
临近中午,在一条训练赛道上,有工作人员不小心滑落。正在附近的高山滑雪救援队立刻展开救援。因为救援及时,伤者幸无大碍。
过去三年中,无数次的演习和训练造就了他们今天的沉着冷静,驾轻就熟。而他们的所有努力和坚持,都是为了这一次的北京冬奥会。
2月6日,是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计划开始比赛的第一天。比赛期间,救援人员分散在赛道的不同点位,关注着奥运选手在不同赛程的情况。
第一天的男子滑降比赛原定11:00开始。但天公并不作美,风向混乱,时大时小。
救援队员分散在不同的点位,准备着随时报告运动员的状况。不知不觉,三个小时过去了。男子滑降比赛的出发点,气温是零下14度。比赛推迟了一个小时,又一个小时。
三次推迟后,比赛被改期,顺延到2月7日举行。此时,救援人员已经在山上冻了7个小时。
因为原定已有两场比赛,加上前一日顺延的赛事,2月7日的赛程安排得满满的。
每个救援队员都背负着50到70斤重的装备。2月7日有三场比赛,涉及2次转场,物资需要准备得格外充分。
女子大回转的第一轮比赛是9:00开始。
如果运动员摔得不重,能自己离开赛场,救援人员就不必出动,以避免对赛事造成干扰。
第一场比赛与第二场比赛之间,留给救援人员的转场时间是10分钟。
第二场比赛是更为惊险的男子滑降。
来自德国的名将施魏格尔出现了失误。救援人员出动,从撤离出赛场到转运完成,大概十三四分钟。
救援船使用后要马上进行消杀,其他救援队员立刻赶来支援,给黄磊又送来一辆救援船。
第二场比赛结束的十分钟后,救援人员再次转场。女子大回转第2轮比赛开始了。
在救援队员的心里,没有什么比运动员的平安更让人欣慰了。
从2月7日到2月20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将进行3大项11个小项的比赛。但是对于赛事保障人员来说,比赛结束,并不代表一天的工作结束。
赛道上几乎已经空无一人,但救援人员还不能离开,奥林匹克广播服务公司的人员还没有下山。确认自己点位上的所有人员安全撤离,救援人员才能离开。
夜幕降临了,此时,空寂的大山是属于压雪车司机的。白天使用过的雪道,在夜晚被抚平,变得焕然一新。
再过几个小时,索道站将苏醒。太阳升起,新的一天将带来新的精彩赛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北京人艺京味大戏《古玩》年后再开场:在传奇故事中感受家国情怀
- 人民网北京2月13日电 (黄维、韦衍行)新春刚过,元宵将至,浓浓的年味儿中,北京人艺又一部京味大戏登上舞台。2月12日起,《古玩》在首都剧场上演。…
- 《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点亮”智慧冬奥 5G技术为无人驾驶“护航”
- 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过程,为中国冰雪运动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科技创新,成为中国冰雪运动前进道路上嘹亮的号角。在科学技术部社会发展科技司与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的联合指导下,人民网人民体育推出大型科普融媒体节目《人民冰雪·冰雪科技谈》,以“中国冰雪运动的科技创新之路”为主题,主要围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重点专项的创新成果,从办赛、参赛、观赛、安全保障和综合示范五个维度,全面展现开展现代冰雪运动所必备的科技支撑力量,展示我国冰雪科技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创新成果,普及最前沿的冰雪科技知识、记录“科技冬奥”的精彩,讲述中国冰雪运动发展和科技创新的新时代故事,留下“科技冬奥”全景式融媒体历史档案。…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