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与李白,做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张瑞君
2022年01月22日08:42 | 来源:光明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与李白,做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李白行吟图》(南宋梁楷)

《诗仙 酒神 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

詹福瑞 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读书者说】

以往,对李白诗文中生命意识的研究,大多重视古风、拟古、咏怀等题材的开掘,往往是单一视角、单篇论文的形式。而《诗仙 酒神 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一书的研究策略,是有开创性的。作者詹福瑞把李白的生命意识作为一个整体,从李白的全部作品出发,在细读文本的基础上进行阐释,而不是从既定的研究视角找材料;把李白的生命意识放在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中,分析其承传流变,同时从中外文化的视野纵横观照李白。全方位立体呈现了一个天才诗人与俗世凡人的李白,一个有血有肉的、独一无二的李白。

跨越时空的对话是本书最显著的特色。

德国哲学家加达默尔曾说,“历史的理解意味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意味着生命视域的不断扩展”。为使自己能够达到与李白跨越时空的对话条件,作者不怕长时间耐心等待,故作者感慨,“一部书竟然写了半世”。对于自身生命的透彻领悟是前提,对李白诗歌反复的体悟是基础,这样从容的对话,才能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在走向古代文学研究领域之前,詹福瑞是个作家,写新诗写散文,年过花甲后仍不断写新诗,具有典型的诗人气质。与纯粹的古代文学研究者不同,他更多地是带着自己对生命意识思索的快乐与痛苦跨越时空与诗仙李白对话,于是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找到了知音。因此,与一般的研究文章相比,这些文字都是从心灵的清泉中自然地奔涌出来的,是自己真实的心路历程的外现。文学的热情与感伤为全书积蓄了气势,历史的纵向审视增添了厚重感,哲学的睿智与超越升华了论证的穿透力。

作者深入观照白发意象及照镜子细节的全部诗歌,说明李白时时关心的是时间流逝,焦虑个人的衰老。

论生命意识,欧美的生命哲学最发达的是死亡哲学,与其说李白是死亡恐惧,说其是衰老恐惧更为确切。他的哲学不是向死而生,不是由死亡反思如何生活得更好、更有价值,却是向老而生,由人将老去而反逼少壮之时如何生活得更有价值、更有意义。由具体的文本细读到独特的生命体验,再到走心的跨越时空的对话,才能升华出这样高屋建瓴的见识。正如加达默尔所言:“真正的历史对象根本就不是对象,而是自己和他者的统一体,或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同时存在着历史的实在以及历史理解的实在。一种名副其实的诠释学必须在理解本身中显示历史的实在性。”扎实细致的文本阅读、独特的对话感悟是基础,深入的分析提升了对话的理性思辨精神。

《诗仙 酒神 孤独旅人:李白诗文中的生命意识》以完整科学的结构体系,全面系统的宏观审视,彰显出开拓创新的学术理想。

此书打破了李白诗歌研究局限于咏怀、咏史、山水、爱情、赠别、边塞、政治等传统题材研究的局限,以生命意识来整体观照,把李白置于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审视,完整而不是分散,立体而不是平面,动态变化而不是静态地揭示历史时空中富有传承新变的李白。避免了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局限,又突破了就李白说李白,就唐代论唐代的窠臼。

全书首先从生命意识的范畴入手,全面继承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的生命意识研究成果,对中西方关于生命意识的传统及异同进行了认真梳理。作者独特深入的新见迭出,首先表现在对一系列范畴细致入微的领悟:生命意识不同于生命哲学,乃是对生命的理性思考,生命意识的特征表现为人对生命的一种体验和感悟,感性多于理性,或者更确切地说,是感性中蕴含着理性,诗性中流露出思想。个体生命的意义,就在于瞬间的存在,并于瞬间创造价值以体现生命的存在或证明曾经的存在。

不可否认,生命是古代诗歌的永恒主题。然而正如黑格尔《美学》三卷下册中所言,抒情诗“特有的内容就是心灵本身,单纯的主体性格,重点不在当前的对象,而在发生情感的灵魂。”作者不仅全面系统地开掘李白各类题材中的生命意识,更在于揭示李白对生命意识独特的创造性表达。同时善于将个案研究上升为规律的总结。“李白力图把握个人的命运,打破生命的有限性,从追求生命价值获得精神意义的无限,这里表现出了诗人抗拒命运以获取生命价值的极致而悲壮的努力”“由李白之例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对于中国古代士人而言,人格的尊严,心灵的自由,是其获得生命之快乐的根本源泉。”

作者重视追溯源流,透过现象揭示规律,体现了厚积薄发的学术功力。

一些论述缺乏对李白诗歌中的及时行乐,孤独意识、英雄意识的深入理性分析,有时甚至只是简单肯定或否定。此书从中外快乐主义哲学、生命存在本质、士文化精神立论,居高临下,透过现象,抓住本质:李白的快乐主义是以强调的形式指出生命的顽强性。如果被评价为颓废思想的话,那也是合乎人的生命本质的“深刻的颓废”。英雄意识虽未促成李白实现建功立业的理想,却成就了他的诗歌。这种孤独感不同于常人离开群体或不为群体所接受而生成的负面心理,而是一个天才诗人特有的心理体验,它既有对人生乃至宇宙终极命运思索所产生的孤旅之悲,亦有高自标持、不与世同流的孤傲。再与书中第七章写心灵的逃逸与解脱,第八章写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通盘考量,论述的全面深刻就更明显了。李白接受孔子“逝川”的生动比喻,再生发想象,创造了更为具体的黄河东逝意象。作者论《将进酒》开头四句:这种夸张所反映出来的正是李白真实的震撼心灵的感受,突出了生命瞬间存在的本质。这样的分析深入透彻。

作者极富个性又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具有现实的启发意义。

我们一方面感叹,关注学术著作的人越来越少,学人把圈子内阳春白雪式的自说自话作为一种自我安慰。另一方面,我们超越自我的反思不足,超越自我的努力与尝试更不够。当今不少学术著作远不如冯友兰、朱自清、闻一多等前辈学者的流畅自然,如何能深入人心?此书恰似从山间吹来的清新春风,令人心旷神怡。全书读起来特别通畅,又不失热情。细腻处如涓涓泉水;激情澎湃时,似长江黄河;含蕴深隽处,如山涧碧潭。全书的语言具有丰富生动新颖准确的特质。

加达默尔说,“把文本或艺术作品中存在的真实的意义析取出来,本身乃是一个无尽的过程”。在看似难以耕耘的研究领域,只要潜下心去细读文本,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谱系,树立开拓创新的学术理想,就一定能够继往开来,写出不负时代的学术著作。

(作者:张瑞君,系太原师范学院教授)

(责编:罗知之、陈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