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里的“服务员”(逐梦·致敬功勋党员)
图为福州城市风光。 |
要不是我知道她就是林丹,我一定会以为,站在我面前的这个十分朴素的女同志,就是每天我上下班都能遇到的、大街上普普通通的一名福州女子。
林丹热情地与我握手。在握住她手的那一瞬间,我立即感到一种真诚。她微笑地看着我,目光里透出一份质朴的亲切。我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军门社区数千户居民,都那么信任和依赖林丹。
作为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的党委书记,林丹可以说是工作在“最基层”。社区工作的岗位很平凡,但林丹在如此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相当不平凡的成就——她不仅获得了从街道的优秀社区工作者,到市级优秀社区工作者、省级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一系列荣誉,当选党的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更在建党百年之际光荣获得“七一勋章”。这名社区基层干部靠着自己的双手,书写着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奋斗不止的“时代传奇”。
始终如一的坚守
林丹自小生活在一个普通家庭。青年时,她响应国家号召,到福州的农场插队锻炼。“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从那时起就深深印在她的心中。1972年林丹回城后,在家等待组织安排工作。那时,她的家就在当时的军门居委会隔壁。住在同一个小院里的一位名叫许德时的老人,引起了林丹的注意。
许德时当年70岁,是居委会主任。老人每天走街串巷开展工作,事务琐碎,他又年事已高,因此十分辛苦。特别是老人不识字,居委会工作有时需要相关文字材料,老人就只能找识字的人帮忙。有一次老人找到了林丹,林丹高兴地答应了。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居委会的工作。
如果说,是林丹心中的善良让她答应给老人帮忙,那么她爱上居委会的工作,则是源于她乐于助人的品德。在当时的她看来,居委会的工作就是帮助街坊邻里,是做善事、做好事。因此虽然没有一分钱报酬,林丹还是每天都笑呵呵地跟在许德时老人身后,干得不亦乐乎。很快,她就成了许德时处理居委会工作的左膀右臂。许德时老人也看中了这个在工作中总是笑眯眯的姑娘,觉得林丹是做居委会工作的好苗子,所以悉心培养她。
1972年8月,经许德时推荐,林丹当上了居委会分管治安的副主任。1973年,许德时主任病退,而林丹则是他心中最满意的接班人。
正当林丹鼓起心气,想要在居委会大干一番时,她接到了分配工作的通知,是鼓楼区建工系统的一家单位。毫无疑问,这是一份令人羡慕的好工作。林丹去向许德时老人告别,说自己要走了。许德时老人心中万分不舍,但实在又不好误了林丹的前程,只是一个劲地说:林丹,真舍不得你走,真舍不得呀!
单纯的林丹只感到了许德时老人的不舍,没想更多。但是,接下来的几天,不少居民得知林丹要走,就纷纷跑到居委会来找她,劝她留在居委会工作。面对居民的真心挽留,林丹感到自己正面临人生一个关键的抉择,一时拿不定主意。若说那份分配的工作没有吸引力,那是假话。但看着许德时老人期待的目光,听着居民们情真意切的话语,林丹心里一软,下了决心:就在居委会干吧!
林丹留下来了。回忆当初,她认真地说:当时真实的想法,是觉得自己在这个社区住得久了,对这里的人和事都熟悉,感情也很深。再说,自己只是个普通人,大家喜欢我、需要我,是多难得的事!还是留在这里干更有价值。
就是这样朴素的心愿和情感,支撑着林丹尽心尽力为大家服务,用出色的工作态度和工作精神,回报街坊邻里对她的信任和喜欢。
上个世纪的居委会干部,待遇不高,但林丹没想那么多,一门心思只想着做好工作。其间,她也遇到好几次“跳槽”的机会:1993年,一名商人暂住在军门社区,因此认识了林丹。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商人十分欣赏林丹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于是主动找到林丹,开出优厚条件,聘请她担任分公司的负责人,薪水远超居委会的工资,但林丹还是婉拒了。她风轻云淡地说:我去干,那是仅为一家公司、一个人做事;但在居委会,我是为大家做事。孰轻孰重,我心里分得清。
林丹在居委会的优秀表现,也引起了市、区各级领导的关注。林丹不止一次得到机会,可以调往条件更好、待遇更高的工作岗位,但她都一一放弃了。
从接触居委会工作那天算起,林丹在军门社区一干就是50年。可以说,她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都用在军门社区的工作上;把几乎所有的情感,都倾注在居民们身上。
雪中送炭的坚持
军门社区地处福州城繁华的中心地带。随着城市的发展,老城区的人口密度越来越高,社区的情况也越来越复杂。林丹深知社区工作看似琐碎,却是党和政府与群众紧密联系的桥梁和纽带,非常重要,马虎不得。她想:都说居委会工作主要是解民忧、排民难,那就要多做些雪中送炭的事。只要是居民的需要,再小的事也不能放过,再困难的事也要想方设法做好!
了解群众所需是第一步。林丹不停地在街坊里弄走访,全面摸清各家各户的情况。到后来,整个社区的居民都知道:要找林丹,别上她家。林丹要么是在街道开会,要么是在居委会办公室,要么就是在居民们的家中。
林丹的丈夫游耕厉说,与林丹结婚40多年,她从未给家里做过一顿年夜饭;女儿从小到大,林丹从未去开过一次学校的家长会。林丹的女儿记得,自己得了急性阑尾炎开刀住院,是爸爸送去的。妈妈下班回家才知道,赶到医院坐了几分钟,然后说:对不起女儿,今天是老年节,社区有700多位老人在等我。说完,抹着泪走了。林丹的一位同事则回忆,林丹曾因声带小结而动了手术,上午手术完,下午就回到社区,因为相关部门通知有台风要来。林丹没法说话,就用纸笔在办公室写字进行指挥,一直忙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家休息。大家看着她那么用心工作的样子,都湿了眼眶。
居民小杨,3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另组家庭,小杨只能跟着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后来又不幸患病,没有任何收入,生活非常艰难。林丹得知后,主动与小杨“结对子”,四处奔走为小杨申请城市低保,并每月从工资中挤出钱来予以资助,还为他买衣送被,带他就医治病。居民小王,因盗窃罪被判入狱。小王自幼丧父,入狱后母亲患病,林丹主动承担起照顾其母亲生活的重任,并带着小王母亲的近照前去探监,鼓励小王好好改造,争取重新做人。不幸的是,小王的母亲在他服刑期间就因病去世。林丹出面担保,让小王得以为母亲送终。小王刑满出狱后,一时生活没有着落,也租不起房子,林丹便将他接回家中居住,还在家中为他举办生日聚会。小王流着泪发誓:一定重新做人!经林丹多方奔走,一家大医院接收了小王做保安。小王努力工作,还组建了自己的小家庭。
军门社区有一大批60岁以上的老人,在辖区人口中占有不小的比重。林丹认为,竭尽全力为老年人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让老人能健康快乐地在社区安度晚年,是社区的重要工作。每年福州当地的“拗九”孝顺节和重阳节,林丹总要为社区孤寡老人、特困老人、空巢老人亲自送上祝福和鲜花,为金婚、银婚老人送上纪念品。居民吴老太,亲人都不在当地,逢年过节见到邻里阖家团圆,就长吁短叹。林丹得知后,主动前去看望老人,对老人说:以后我就是你的亲人,有什么事你就找我。吴老太爱吃福州妙巷口的鱼丸,林丹每月至少跑一次妙巷口鱼丸店给老人买来。多年来,每到吴老太生日那天,早上7点,林丹就会准时为吴老太送来一碗长寿太平面。吴老太的亲属来福州探亲,得知老人被照顾得这么好,深为感动。
我曾问林丹,是什么让她能一直坚持,为社区做这些细碎的事?林丹不假思索地答道:都说积水成渊,积土成山。社区工作看似很小,但是做久了,做多了,我才明白,积小成大,积善成美。社区本来就是一个城市最小的组成单元,如果每个社区都成为城市的一个小花园,整个城市不就成为一座美好的大花园了?这些年,我就感到社区工作是越做越有奔头!如果每个人都能为社会尽点自己的努力,哪怕很小,但累积起来,不就非常的多吗?
在采访中,我还听到这样一桩令人感慨的佳话:
林丹的一位同事告诉我,福州东街派出所曾经接到报警,说是有位80多岁的老人在大街上乱走,路上车来车往,很是危险。派出所立即出警找到老人,但老人年岁已高,无论警察怎么询问,都说不出什么清晰有用的信息。一筹莫展之际,大家注意到老人嘴里不时会说出福州话的“林”“丹”两个字来。一位老民警突然反应过来,猜测说:会不会是指军门社区的林丹?派出所的同志马上联系林丹。果然,这位老人正是军门社区的居民。
这份深植老人心中的信任,是林丹最珍视的“财富”。
执着为民的坚定
林丹告诉我,军门社区原先是没有党支部的,只有居民委员会。1991年,中共福州市委组织部下文,要求全市各街道居委会成立党支部。深知此举重要意义的林丹迅速行动起来。1991年下半年,军门社区在全市率先成立社区党支部,林丹成为军门社区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从这一天起,林丹就在床头放上一支笔和一本笔记本。晚上回家,看电视、看报纸,看各种学习材料,只要看到社区党建方面有值得借鉴的东西,她都记录下来,用心学习、体悟。她在社区创设了“书记主任联系卡”和“便民服务卡”,提出军门社区党支部要做到“群众一有困难,第一个就想到我们”。接着,又建立起了“家访制”,规定社区党员干部每个月至少要走访100户居民,及时发现社区居民家中的生活难处,了解掌握社区居民的相关情况,向居民及时传达、宣传党的政策。林丹还深化了已有的社区“帮扶制”,发动社区党员与辖区内特困户结对帮扶,签订结对帮扶责任书,让社区党员发挥带头作用。
社区居民程师傅,夫妻双双下岗,其妻子又身患重病,家庭十分困难。林丹得知后,与程家结成帮扶对子,想方设法帮程师傅的妻子解决医药问题。程师傅的女儿考上大专,可交不起学费,林丹又忙前跑后联系助学单位,与程师傅的女儿签订了助学协议。程师傅的女儿勤奋读书,考上福建师范大学。林丹得知消息那天,刚好领到一笔劳模奖金,她当即将奖金送给程师傅的女儿当学费,又积极帮忙联系新的助学单位。
针对社区越来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特点,林丹与同事们共同努力,筹集资金建成了一个400多平方米的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站”。林丹还把每月10号定为“居民恳谈日”,倾听居民诉求,邀请相关职能部门参与,现场解决问题……
2001年,鼓楼区组建新型城市社区,调整后的军门社区居民一下增加至3000多户。经过选举,林丹当选社区党委书记,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串千家门、知千家忧、解千家难,林丹自身先做到了,然后对社区的全体党员提出了这个要求。社区工作人员到岗的第一天,林丹都要和他们一起重温党的历史,讲党员的责任。还不是党员的工作人员,林丹都要第一时间找他们谈话,问他们想不想入党?有没有为人民服务的决心?
社区工作站落成后,林丹的办公室原本是安排在二楼的,但林丹坚决不同意,说这样社区居民来找我们,还要走楼梯,实在不方便。在林丹提议下,社区所有办公室都调整到了一楼。她说,就是要让居民一来,一眼就可以看见我们,我们就是要离社区群众越近越好。
这几年来,军门社区将原来的居家养老照料服务站改造升级为2000多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24小时全天候为社区老人服务。结合社区居民孩子午托、晚托的需求,又建起了少儿托管服务中心,开设围棋、书法、珠心算等兴趣班。为方便群众,军门社区还搭建了一个智慧社区平台,通过手机APP,让居民足不出户就能用手机解决生活中许多大小事情。社区经过整体改造,面貌焕然一新,智能垃圾分类箱有序排放,居民刷脸进出小区。小区的党建工作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现设有15个党支部,党员300多人。
从贴心服务,到智慧小区;从关心群众冷暖,到党建引领治理。林丹50年坚持不懈、坚守爱民、坚定为民,在社区这个岗位上,做出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林丹如今已经73岁了。我问她:有没有想过退下来休息?林丹仍是笑着说:想过是想过,但居民总是选我。现在我最大的心愿,就是永远做居民的服务员!
采访结束,我再次与林丹握手。我知道林丹的这双手很不简单。这双手,与万千普通的群众握过;这双手,托着叮嘱和重托;这双手,带给了许多人温暖和幸福。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15日 08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相关新闻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