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女性笔下的汉字之美

孙晓云
2025年10月26日05: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金秋十月,芳华绽放。“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每一位妇女都是主角!”习近平总书记在全球妇女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掷地有声、温暖人心。我不禁回想起30年前第四届世界妇女大会的盛况,沉浸于全球妇女峰会再次为全球妇女事业注入新动能的喜悦之中。作为一名女性,我对这30年间妇女事业的全面发展感同身受,更见证了女性在文化艺术领域开辟的新天地。值此峰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与中国美术馆主办的“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全国知名女书法家邀请展”,汇聚起历史回响与时代新声。

  展览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长卷,在翰墨飘香中诉说着中国女性的文化自信与艺术担当,不仅是对这30年妇女事业发展成就的礼赞,更是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的生动实践。我们从历代知名女性创作的诗词歌赋等作品中选出100篇文辞,邀请100名知名女书家书写100幅作品,构筑起“一古一今一世界”的艺术长廊,在这个重要的历史节点,以笔墨为媒向世界献上一曲跨越千年的艺术交响。

  女性书法家始终是中华文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在岁月的长河中,能够青史留名的女书家虽不多,却有“巾帼不让须眉”的佳话流传,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独特贡献。晚唐张彦远《法书要录》卷一收入《传授笔法人名》,其上记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中国古代书法传授的核心内容是笔法。在这一笔法传授谱系中,最早被写入历史的便有两位女性——东汉蔡文姬和东晋卫夫人(卫铄)。

  蔡文姬书法造诣精深,笔法得其父蔡邕真传,真草俱佳,秀外慧中。而卫夫人更以《笔阵图》独特的女性视角,开创了书写法则的先河。她那“‘横’如千里阵云”“‘点’如高峰坠石”的精妙譬喻,正是“永字八法”的发源,不仅展现了女性特有的艺术感知力,更奠定了中国书法的审美基石。作为“书圣”王羲之的启蒙老师,她的艺术思想如同一粒种子,在历史土壤中生根发芽,惠及后世无数书家。

  历史上还有书法为王羲之所重的东晋才女谢道韫、被誉为“蜀中第一才女”的唐代薛涛等,诗书俱佳。至元代,管道昇与丈夫赵孟頫常翰墨唱和。管道昇的《秋深帖》在秀润书风外,别具一股刚健之气,证明女性在书法艺术上同样能够卓然成家。这些历史上的女书家为书法艺术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在今天的书法展览中,她们的才情依然熠熠生辉。

  展览开篇处是我书写的《晋卫夫人笔阵图》(见图),将《笔阵图》这篇古代书法经典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统领整个展览的深层逻辑——在全球妇女峰会召开之际举办的此次展览,是一次跨越千年的文化回响,更是一次具有主体意识的艺术宣言:女性不仅是书法的学习者与传承者,更是书法法则的奠定者与理论的开拓者。

  进入新时代,女性书法家群体在艺术追求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随着高等书法教育体系的完善,越来越多女性通过系统学习走上专业道路。她们毕业后进入高校、出版机构及文博单位等,从书法的受教育者转变为传播者,推动书法艺术发展。中国书法家协会女书家委员会的成立,更为女书家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她们融通诸体、勇于创新,以昂扬自信的饱满姿态、团结一心的凝聚力、系统深入的创作实践,推动了中国女性在当代书法史中的集体成长。

  正因如此,展品中既有温婉细腻的小尺幅行楷,也有高约两米、笔力雄健的草书、篆隶巨制。这些作品出自老、中、青三代女书家之手,作者年龄上至80岁有余、下至20岁出头,跨越半个多世纪,折射出女性书写承传有序的状态和天然的设计感。展品真草隶篆行诸体兼备,风格或清丽婉约,或古朴雄浑,以坚韧、自信、潇洒、磅礴的气象,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女性书写仅局限于“闺阁才思”的刻板印象。“取法经典,气象正大,融汇当代,立足传统”成为此次展览的特点,既是向历史致敬,也是对当下女性艺术成就的充分肯定,更表达了对女性书法艺术未来发展的深切期许。

  “文化互鉴  美美与共”的主题,进一步凸显女书家作为“文化使者”的独特作用。书法创作与女性特质具有深层联系。女性自身对美的热爱与追求,特有的执着与专注;女性在社会中自觉的奉献与服务意识;女性兼具多重角色在家庭中独特的连接作用,在家庭教育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角色……这一切都有助于打破艺术与生活的界限,让书法重新回到中国人的日常之中,成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同时对家庭和谐、青少年教育、家风建设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当日常生活美学与高雅艺术相融,笔墨承载起更丰富的文化信息和价值观念。书法艺术的教化功能将融入家风建设,在点画勾勒间涵养下一代的品格情操。通过国际文化交流,汉字书法之美也将传递到世界各地,为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更多温暖和坚定的力量。

  女性既传承着千年的文脉,又开创着艺术的新境;既守护着家庭的温暖,又担当着文化的使命。在新时代文化事业的发展中,在汉字之美向世界推广的工作中,女性是桥梁,是纽带,更是主角,大有可为!

  (作者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6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