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地坑院如何排水(答读者问·传统村落)

2025年10月08日05:3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222
小字号

点击播报本文,约

  河南三门峡陕州区的地坑院。
  何五昌摄

  在河南三门峡、山西运城、甘肃陇东等地的传统村落中,分布着一种建在地下的特色民居——地坑院。地坑院建造科学,居住舒适,是中华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日,有读者来信询问:地坑院建在地下,如何避免行人掉入?如遇暴雨又该如何排水?

  

  在河南三门峡陕州区的庙上村、曲村等传统村落里,分布着许多地坑院。2016年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开园后,游客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这种黄土塬里藏着的民居奇观。走近那些方形天井,便可一窥“地下四合院”的真容。

  地坑院建在地下,如何避免行人掉入?

  “地坑院建造科学,在安全防护方面也有巧妙的设计。”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智慧中心主任、民俗研究者何东阁说。

  沿着青砖步入村落,地坑院方形天井外一圈高约80厘米的矮墙映入眼帘。“这叫拦马墙,又叫女儿墙。”何东阁说,约80厘米的高度,既能防止成人跌落,也能有效引导阳光入窑,与坑口保持一定距离建设拦马墙还能有效阻隔牲畜靠近边缘,避免踩踏塌方。

  早年的拦马墙用土堆砌,后来又用土坯砌筑,如今多以砖砌,既美观又实用。

  在豫西陕州一带,7—9月的骤雨对黄土建筑颇具威胁,黄土受水浸湿后在自重压力下容易发生湿陷,如何防水、排水,考验着地坑院建造者的智慧。

  “经过长期演变,地坑院发展了一套‘外挡内排’系统。”何东阁说。

  顺着何东阁手指的方向望去,在窑顶边缘,几层青瓦构成的导水槽,可将雨水导向院内,避免雨水直接冲刷窑洞外墙;院内一角挖掘了深达7米的渗水井,将雨水缓慢渗入地层,避免积水侵蚀地基;拦马墙也可以对雨水进行拦截。“外挡内排”的防护系统还能实现对雨水的收集利用。

  当地每年还会对地坑院窑顶进行碾压。压实的黄土,可以形成致密层,以抵御雨水渗透、减少水土流失,增强窑顶承载力。正是有了持之以恒的多方维护,地坑院得以挺立百年。

  漫步陕州地坑院民俗文化园,22座相互贯通、主题不一的地坑院,向游人展示着历史演变、村落风貌与民俗技艺。从高空俯瞰,一座座院落如同大地印章,与拦马墙、渗水井一起,昭示着古人的建筑智慧。

  (本报记者张文豪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08日 05 版)

(责编:岳弘彬、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