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乡村旅游发展绘就全域全景新画卷


点击播报本文,约
白露初临,驾车漫游于沂水崮下湖畔、陌上花开片区,远眺群崮连绵,层峦叠翠如染黛色,乡村静谧秀美,满目皆是沁人翠意,扑面而来皆是清秋气息。沿途一个个独具风情的沂蒙村落,红瓦石墙,古树参天,炊烟袅袅,崮下小路蜿蜒曲折,在明净的龙泉湖映照中,恍惚间仿佛步入赵孟頫笔下的“鹊华秋色图”。这山水相依、村野如诗的风光,正成为无数游客向往的世外桃源。
近年来,沂水县大力实施“文旅活县”战略,把“推进农文旅融合、建设乡村文旅片区”作为拓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助推全县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幅以“农”为基、以“文”为魂、以“旅”为桥的融合发展新画卷,正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绘就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壮美画卷。
系统性谋划,构建文旅发展新格局
沂水诸葛镇陌上花开片区,依托龙泉湖畔的原生荒地,打造出一处名为“洱海秘境”的浪漫体验区。自开放以来,迅速成为年轻游客争相到访的热门目的地,被亲切地称为沂蒙山中的“小洱海”。项目所在地葛庄村也成功获评国家3A级旅游景区。而在龙泉湖南岸,崮下湖畔片区的南黄露营地,一场乡村民谣音乐会正悄然上演。秋月悬于崮上,湖水泛着微光,游客随旋律轻轻摇摆,将心神浸入晚风、灯火与吉他的温柔共鸣里。
今年以来,沂水县以片区思维发展乡村旅游,借力乡村振兴片区建设,提前布局农文旅融合要素,串点成线、组团发展。整合各类资金9.8亿元,建设“陌上花开”“崮下湖畔”“花溪彩虹·寻梦沂水”等14个乡村文旅片区。出台民宿十条、旅游团队奖励办法等扶持政策,县财政设立1000万元奖励资金,支持乡村文旅片区建设。投资2.4亿元改造旅游道路76公里,打造2条省级旅游风景道及旅游重点乡镇环线。持续丰富“天上王城、人间彩虹、地下奇观、红色沂蒙”旅游板块,连续七年获评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今年1—8月份,接待游客995.6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9%、13%。
差异化打造,拓宽文旅发展新路径
沂水县聚焦艺术乡建,搭建乡村美育平台,建设花园式村庄和景区化片区,立足资源禀赋,突出特色、分类推进,重点打造四种类型的文旅片区:串联景区辐射片区。目前沂水县共有2A级以上景区37家,其中5A级1家、4A级5家,多数分布在乡村。发挥萤火虫水洞·地下大峡谷5A级景区流量优势,联动周边景区及院东头镇12个村庄,建设“峙密萤火·洞天秘境”片区,该镇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2024年旅游总收入6.98亿元,带动1.1万余人就业。依托资源建设片区。保持原汁原味,突出诗情画意,适当改造提升。目前龙泉湖周边已建有3个片区,实现库区辐射范围全覆盖。其中“崮下湖畔”片区年可吸引游客30余万人,村集体年均增收30%。下步将借力跋山遗址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一村一景”提档升级,打造环湖旅游休闲廊道。浸润文化丰富片区。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红色文化底蕴,打造研学旅游目的地。结合中共中央山东分局旧址、大众日报创刊地等,投资9300万元打造“红色夏蔚·樱桃崮里”片区,成为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发挥优势带动片区。在县城东侧,整合雪山彩虹谷、花溪谷等生态文旅资源,规划建设“花溪彩虹·寻梦沂水”城乡融合示范片区,覆盖17个村,提供城市近郊游新选择。
多业态融合,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
沂水县精心策划四季文旅活动,以特色主题产品持续拉动消费增长。今年1至8月,全县成功举办40余场文旅活动,显著提升乡村旅游人气。
春季,以“传承红色基因、领略沂水春光”为主线,推出桃花季、杏花季系列项目,创新打造“花海+”模式。集中推广30多种特色农产品,有效激活乡村消费新场景。诸葛镇葛庄村分会场推出露营节,以篝火烟花秀、星空影院吸引大量游客,带动周边产业联动。泉庄镇2.6万亩桃林迎来近3万人次观赏。夏季,龙家圈街道崮下湖畔片区每周六定期开设非遗街市,一场融合老物件、老手艺、老味道的沉浸式非遗盛宴火热开市。一幅生动鲜活的“清明上河图”正徐徐展开,活动已吸引近万游客驻足流连。
沂水持续拓展“旅游+”产业链,推动由“单日游”向“过夜游”转变。通过盘活乡村闲置资源,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农家乐、露营地与特色街区等消费场景。目前,全县已建成精品民宿45家,提供床位1800张。五一期间星级民宿入住率超85%。7月新开业的北黄民宿暑期入住率达90%,国庆期间床位已预订一空,实现“开门红”。
据沂水县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任孙长文介绍,沂水正通过丰富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条,不断夯实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基础,绘就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全域旅游新画卷。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