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是西夏陵?


![]() |
从空中鸟瞰,最能感受西夏陵与贺兰山、戈壁地貌与荒漠植被等共同构成的雄伟壮丽景观。 |
当地时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陵”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60项世界遗产。
一
西夏陵位于中国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是公元11至13世纪我国西北地区西夏王朝的陵墓群,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山前广袤的洪积扇戈壁荒滩上。西夏陵陵区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北端建筑遗址以及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陵区出土、采集可移动文物7100余件。
此次申报的西夏陵遗产区范围为3899公顷,缓冲区为40569.5公顷,总计44468.5公顷。
二
依照世界遗产价值标准,西夏陵价值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西夏陵作为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群,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建造技术、丧葬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特征,充分展现了公元11至13世纪中国西北地区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以宁夏平原为中心的农牧交错地带,基于不同民族、不同生业、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而产生的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这一特征符合世界遗产的价值标准第(ⅱ)条“人类价值观的交流”价值。
同时,西夏陵作为西夏时期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公元11至13世纪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符合世界遗产价值标准第(ⅲ)条的“历史见证”价值。
三
对西夏陵的正式考古工作始于1972年。1988年,西夏陵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本体保护工程以及保护管理工作相继展开。
2011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签署《合作加强宁夏文化遗产工作框架协议》,明确提出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目标;同年11月,西夏陵建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会议召开,西夏陵申遗工作正式启动。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西夏陵申报世界遗产文本、遗产保护管理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博物馆建设,以及西夏陵遗址本体保护工程、遗址展示与环境整治工程稳步推进。
2024年1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西夏陵作为我国2025年世界遗产申报项目。国家文物局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局,组织专业力量编制完成西夏陵申遗文本,并于1月30日正式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3月1日,西夏陵申遗文本通过世界遗产中心格式审查。
2024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申遗现场技术评估工作顺利完成。
今年5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形成专业评估报告,世界遗产中心公布西夏陵申遗决议草案,西夏陵获建议“直接列入”。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夏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认可西夏陵的完整性与真实性,认为西夏陵完整展现了保存在历史环境中的全部规划、建筑特征,完整延续了遗产与贺兰山之间形成的视觉和精神联系;西夏陵各帝陵、陪葬墓、防洪工程、建筑遗址等构成要素,在选址特征、空间环境、位置布局、材料技术、历史功能等方面均满足真实性要求,为西夏陵突出价值形成有力支撑。
同时,世界遗产委员会高度赞赏中国政府在西夏陵文化遗产保护管理方面付出的巨大努力和取得的突出成绩,认为西夏陵文物保护法律体系、保护管理体制机制、土遗址保护实践与科研,为保护该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在世界文明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成为世界遗产,意味着西夏陵保护传承工作开启了新征程。未来,应持续加强西夏陵整体性、系统性保护与阐释工作,为提升中华文明国际影响力、促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注入新动能。
陈同滨: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世界遗产理论研究与保护实践;“西夏陵”世界遗产申报专业咨询项目总负责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