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粑(多味斋)
2025年07月05日05:4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22


磨盘在母亲手下吱呀作响,仿佛不知疲倦的留声机。每次听到这个声音,我的眼前便浮出灰粑的模样。
做灰粑,选择稻米颇为讲究,米太糯、太糌都不行,通常用淀粉含量高、较黏的米。制作灰粑,得先“淬火”。母亲在灶下将稻草烧成草灰,然后舀一盆清水,向尚未熄灭的火苗上缓缓淋下去,草灰的火气“刺”一声瞬间消弭。“淬火”后的草灰被仔细滤过,滤出清亮的草灰水。再将淘净的大米浸入草灰水中,差不多两个小时,米粒就开始松软发黄了。
在石磨的轻吟浅唱中,父亲匀速地推拉石磨,母亲则不停地向磨眼投喂泡好的米粒,浓酽的米浆顺着磨槽缓慢流出。那米浆色泽微黄,稀稠适中,指尖轻捻,柔滑如绸缎。接着便将米浆倒入铁锅熬浆,灶膛用文火,母亲手持木铲不停搅动。熬至七八成熟,锅沿渐渐挂上厚厚的糨糊,起锅稍凉,再用手捏成拳头大小的圆球,搁入竹蒸笼,猛火旺蒸40分钟,灰粑则成。
灰粑的吃法很多。经过煎、炒、煮、炸等工序除去生涩味,激发大米的香气和草木灰的碱味,吃在嘴里比普通的米豆腐更韧、更弹。刚出锅的热灰粑,澄黄发亮,放在碗中,浇上油辣椒,撒些翠绿葱花,香气便丝丝缕缕弥漫开来。
以前没有冰箱,母亲保存灰粑自有妙招。她将灰粑浸泡在家中的水缸里,冰凉的山泉水能够把年前做好的灰粑,存放到开春。正因为灰粑耐贮存,乡邻们走亲戚或外出打工,行囊里少不了带上几个家乡的灰粑。
一次,在南桥街角瞥见一个卖灰粑的摊子,一个个色泽暗黄、圆润温热的灰粑让我停了下来。买下一个捧在手中,那热乎乎的暖意,直沁心底。
《 人民日报 》( 2025年07月05日 08 版)
(责编:胡永秋、杨光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
推荐阅读
打开客户端体验更多服务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