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从苎麻到夏布

陈蔚文
2025年05月12日06:2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赣西的新余分宜县双林镇,午后阳光照着路边几株植物,叶片锯齿状,叶面与茎秆有细绒。同行朋友说这是苎麻,可用来织“夏布”,还能食用。苎麻粑,知道吗?就像艾叶果。

  此刻我身上穿的这件藏蓝开衫,正是苎麻面料,购来有七八年了,洗了几水的蓝透着植物染的静谧。

  苎麻,这个散发古老气息的词语让人想到《诗经》、南宋《织妇叹》,想到宋应星在《天工开物》里描摹的“腰机”吱呀声,想到明清商队驮着成捆夏布翻越梅关古道,马蹄在青石板上踏出的火星。这些古老记忆藏在苎麻细弱的秆茎纤维里,伴着叶面的细小绒毛在季风里飘荡了千年,变成肌理各异的夏布。

  为何叫“夏布”?据说织布工艺源自夏朝,也有说与华夏有关,还有说因为夏天穿来透气凉爽,故称夏布。

  从一株苎麻变成夏布,要经历十几道工序。第一道就是剥离苎麻的麻皮与麻秆之间的纤维层,将麻纤维漂白后撕片成缕,梳成细丝,长而强韧的苎麻纤维被逐根捻接,麻丝由短变长,“绩”后的线卷成茧状纱团。再经过洗浸、绩纱、织布等工序,终成夏布。

  苎麻一年可收三季,头茬麻在谷雨时节,晨光里新绿一片,是整季麻中产量最大的。蝉鸣最盛时,二茬麻长在7月的骄阳下。初秋之后,三茬麻染着渐浓的霜色,天再寒,叶落后的茎秆可砍作柴烧,在土壤中腐烂的苎麻落叶秸秆转变为有机质,成为土壤的一部分。如此不起眼的植物如此强韧,从叶到根,无一处浪费,连种子都有药用价值。

  双林夏布始于唐末,盛于清乾隆年间,全镇目前种植苎麻1万多亩。

  再看路旁这些叶片锯齿状的植物,那些锯齿像是大地的另一种绿色针脚。上年纪的乡农说苎麻也叫“中国草”,在棉花还没传入中国时,它是古代最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比丝绸的历史更早,无论贵族平民都可穿。而现在,夏布已成为现代人将“自然”穿在身上的象征,手工织布成为一种让年轻人感到新奇的工艺和“国风”体验。夏布的适用场景也越来越广,不仅可制衣帽,还可融入家居,灯罩、茶旗、隔帘……布面经纬化作充满呼吸感的肌理,以静、慢之气安抚快节奏的浮躁。

  夕晖掠过一片片苎麻地,似乎有古老歌谣在叶片间颤动。更远处,田地阡陌纵横,孔目江漫过鹅卵石滩,浸润两岸赭红土地。江上有鹭影掠过——这条江本身就如同一匹流动的夏布,苎麻的气息在水波里生生不息地漂洗,舒展。

  《 人民日报 》( 2025年05月12日 20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