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被时光浸泡的门前河流

李 浩
2025年04月30日06: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现在想想,有条小河在门前经过真是命运的馈赠!

  它馈赠给我的,首先是鱼。河水清澈,河里的鱼真是多啊!多得让人倦怠,挥霍——几乎顺手一抓就能抓到鱼,拉一把水草就能把大大小小的鱼给拉上几条来。从河边经过,从桥上看下去,时常会看到黑压压挤在一起的鱼群,它们自己就织成了网。捕鱼钓鱼,是我少年时期经历最多也最为快乐的时光之一,然而将鱼剁碎喂给家里养的鸡鸭又是我最为“难熬”的作业。而那些吃过太多鱼的鸡鸭竟也懒懒的,漠然地看着我,丝毫都不受鱼的吸引。鱼多得仿佛永远取之不尽……各种各样的鱼,光是鲢鱼就有六七种,它们都游得极快,但过于贪吃,和鲫鱼一样,是最容易被钓到的。鲤鱼,多数时候会刻意地保持神秘,把自己藏着。被我大伯家的柱哥哥吹了十几年牛的“战绩”,恰是关于鲤鱼的:他发现有片水域有些浑浊,于是一网撒下去——仅仅一网,竟然让他收获了近200斤大大小小的鲤鱼,以至于他不得不站在水里大声呼喊我的大娘和奶奶:拿筐来,拿大盆来!而我钓鱼最为辉煌的一次,也与鲤鱼有关:不是8岁就是9岁,刚下过雨,我拿了用大头针弯成的鱼钩去钓鱼。钩甩下去,用不了一会儿就有鱼上钩,然后甩上来——那天,我钓到的鱼竟然清一色地全部是鲤鱼,而且个头都差不多大,一只手掌刚刚能抓过来……很快,小盆就满了,于是我伸长脖子向大娘要了一个水桶,又一个水桶。也就是一个小时左右,我的倦怠感就上来了。于是,随意地向水里甩钩,让自己默数5秒,无论有没有鱼就都提起来——就那样,大半时候是有鱼的。到后来,我就不放鱼食,只甩钩,默数5秒……第二个水桶竟然也满了。已经放不下的鱼自己跳出来,我也不再去拾,任由它跳上几跳重新跳进水里去。

  这条河里有黑鱼、鲇鱼、鳝鱼、嘎鱼,有时还会有长嘴的枪鱼和梭鱼——它们很可能是顺着海水逆流来的,不知出于怎样的习性竟然也适应了淡水。枪鱼细长,背部闪着蓝色的光,也是一群一群地出现。我们当地人给了它一个漂亮的俗名:针姑娘。在水中游弋的时候,它们的确有一种柔性的美,光滑而闪烁——只是它们太容易捕捞了,总是游在水面的表层,在阳光下的反光也过于显眼。这条河里有十几种不同的蟹,河滩上,还曾盛产过一种跳跳鱼,当地俗名“兔羔子鱼”。它和泥土是一个颜色,习惯于跳跃前进,异常敏感而又胆小……因为太小,也不好捉,所以它们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种鱼,就连孩子们也不愿意骚扰它们——可是,我不,我大娘家的树哥哥也不。我们追逐“兔羔子鱼”并不是真要捕捉它们,而是一种训练,试图让自己能比它更敏捷,更迅速:这,是我树哥哥教我的,他会一直带着我沿河滩不停地追逐,一身泥浆却一无所获。不过,它们真的“训练”了我的敏感,即使现在我视力下降得厉害开始近视,在路上,只要是树上、河流中、草丛里有什么东西一动,我便会立即警觉,循迹望过去——无论那一动是一只蝉,一条鱼,一只蜻蜓还是一只水鸟。

  然而,只有一年的时间,这些跳跳鱼竟然就完全地不见了,那些空空的洞穴则是在第二年消失的,同时消失的还有六七种不起眼的小蟹。那时候,我已经离开村子去县城上学,放假回来的时候立刻便感觉到了空荡。

  除了上学和做作业,我的大半少年时光都是与这条河流“泡”在一起的。必须说,那条河流馈赠于我的可不仅仅是鱼,还有蜻蜓、知了、水鸟、蚂蚱,树和树影,各种各样的草和芦苇,以及小小蝌蚪。我愿意在水边盯着它们看,看着它们摆动小小的尾巴挤在一起,然后一天天地长大,变成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样子。

  而我,也是。

  《 人民日报 》( 2025年04月30日 20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