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体育强国”大家谈丨如何在乡村学校做好体育教育?

人民网联合报道组
2025年02月25日15:46 | 来源:人民网
小字号

日前,北京、西安等地纷纷出台政策,要求从2025春季学期开始,辖下的小学、初中进一步增加体育课时长,提升教学质量,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此举,让“如何上好体育课”再一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你的体育课,莫不是数学老师教的吧。”这句带有戏谑的玩笑话, 在全国边远地区的部分学校却是尴尬的现实。由于缺少专业的体育教师,这些学校的体育课往往由文化课教师代替,导致体育课不受重视,学生也学不到真正的体育运动技能。

如何在教育资源还不足的乡村学校做好体育教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人民网近期采访了多位省(自治区、直辖市)级两会代表委员,他们或常年关注乡村体育教育问题,或身处乡村体育教育一线。对于其中目前仍存在的困境,有着最直接和最真切的感受,也在各自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一些针对性的经验做法。

天津市政协委员、女排奥运冠军、天津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魏秋月,近年来一直热衷做体育支教工作。她去过全国很多地方支教,带孩子们一起练习排球,给他们讲体育故事、体育精神。“我从中看到,体育对青少年成长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中西部地区乡村的孩子。”

魏秋月说,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体育不仅是一项身体活动,更是一种精神磨砺和品格塑造。通过支教让孩子们科学准确地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为他们的成长带来更多可能性。“体育支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我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运动员、体育院校参与到支教队伍中,破解乡村体育师资不足等难题。”

“乡村体育教育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乡村青少年身体素质、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委员、固原市科技局局长赫丽娟表示。她经过调研发现,宁夏部分地区乡村体育教育尚有师资力量不足、体育设施匮乏、体育文化氛围不浓等问题。

赫丽娟给出四点针对性建议: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补充专业教师,提升教师素质;二是改善体育设施条件,加大资金投入,合理配置设施器材;三是优化体育课程设置,保证课程时长和质量,开展体育课程创新;四是营造体育锻炼氛围,组织体育活动和竞赛,加强家校合作。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江西省政协委员、共青团赣州市委书记杨志正聚焦提升乡村体育教育水平,通过“青少年+体育+公益”的方式,有效整合社会资源,为乡村青少年提供更多接触和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

杨志正表示,2022年以来共青团赣州市委牵头,为赣州市多所乡村中小学捐建了操场(体育场),并捐赠了篮球架、篮球、足球、球服等,极大改善了乡村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每年还招募数百名专业的足球和篮球志愿者,在乡村中小学开展体育支教活动。此外,还成功举办了各类体育赛事和活动,进一步激发乡村青少年对体育的热情和参与度。

在国家层面上,近几年,体育总局会同多部门,积极牵头“送体下乡”“体育支教”等活动,为许多乡村青少年带去优质的体育教育资源。在各方努力下,相信乡村学校的体育教育困局将逐渐破题,更多的乡村孩子将能享受体育锻炼乐趣,健康快乐成长。(欧兴荣、宽容、张静淇、黄睿)

(责编:乔业琼、吕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