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的比萨店

阿敏是奥地利人,在宏村开了家比萨店。
“阿敏旅游去了!”消息在安徽宏村传得快,弄得跟个大新闻似的。比萨店里少了阿敏,就好像镜框里没了人物。平时,宏村人一进比萨店就说:“卖了多少饼啦?”阿敏听不懂,就用英语回答:没错!对的!挺好!就是这样的!乡亲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也知道他听不懂乡亲们说了什么,但他们还是继续这样说着。一个阿姨碰到阿敏,总是问“吃了没有?”无论在门口或路上,阿姨也不换点别的问。阿姨很执着。偶尔也有人来和阿敏说英语,手舞足蹈地比画。屋头的阳光上来了,他们站在阳光里,一起看游客在宏村的石板路上走走停停。
一个上海的年轻人来到店里,大口吃着比萨,大声说着英语。不知不觉半天过去了,年轻人和阿敏都觉得带劲,好久没这样了!黄琼也笑了。黄琼是阿敏的老婆,湖北咸宁人。人是要说话的。阿敏来到宏村后,除了老婆和孩子,没人能和他说上话。肚子里的感受需要倒一倒。黄琼晓得,只会说英语的人到了不说英语的环境,是孤独的。黄琼变着法子做些浓汤、牛排、烤香肠,算是对阿敏的一种补偿。
阿敏其实是个很会说的人。当年在伦敦的一次聚会上,黄琼知道阿敏将去中国旅游,就介绍了故宫与长城,阿敏的眼睛里顿时有了光芒。黄琼也晓得了雪山、峡谷、小木屋,还有滑雪场。眼前的这个奥地利人真会说,幽谷、高峰、雪橇,被他说得活灵活现!一朵雪花溅到黄琼脸上,先是一冷,后是一热,接着心跳给捉住了。后来说到金色大厅、新年音乐会。心里有音乐,无论是长江还是莱茵河,后浪挨前浪,一碰都响了。
后来,他们一起来到黄山塔川。奇怪,一来就迷上这里。经常这样,一个人喜欢一个事物,另一半也会受影响。喜欢在双方的张望里圆满了。喜欢就是没的商量。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气场。瞧,塔川四周都是山,野兔、山鸡、板栗、蓝莓多。有山陪着就是好!篱笆矮一点,山上的风景就高了。这里像奥地利一样四季分明,很漂亮,就是颜色不太一样。竹子树木草叶一团团一簇簇的,大地的轻吟浅唱没得闲。红叶不必说,塔川的红叶名声够大!红叶是依着坡度和季节转弯的。热烈到了脸上,所有的江河都能喊一嗓子。也是缘分,塔川第一夜,阿敏、黄琼得悉有个民宿想转让,这可正中下怀。阿敏的动手能力强,坏了的柜子轴链门,能对付的自己对付。他主张慢工出细活。可是当地人要效率,“哗啦”一下拉掉墙上的窗子,改装雷厉风行。这弄得阿敏很郁闷。不过,还是有了院子、篱笆和门楼。镇里干部建议在宏村开个比萨店,阿敏就开了。一个东方古老的村庄里,出现了欧洲的比萨店,一张外国面孔在店里张罗着。还真有些看头!不断有游客进来,黄铜喇叭响着爵士乐,红叶装饰着大椅子,柜台桌凳按着意大利的做派来。阿敏在伦敦做物流,从来没开过店,这回特意从意大利买来原料,店名用中文和英文写着:阿里娜比萨店。
阿里娜是阿敏和黄琼的女儿,6岁。也有一张和阿敏一样的脸。她上宏村幼儿园,和妈妈说中文,和爸爸说英语,和小朋友们一起笑一起玩耍。落地窗边堆满了小鹿、熊猫、洋娃娃等玩偶。还有一只麻猫在晒太阳,摸它,怎么摸都可以,还用呼噜配合着!阿里娜叫它“朵朵”。还有一只狗叫“蝴蝶”,一大早见到人,一声不响,前蹦后跳的,一天里最早的高兴从它那里就开始了。阿里娜不时从山野里捧回个南瓜,头上插着绿叶,朵朵和蝴蝶都是她前前后后的花。
前两年镇里和阿敏商量,能不能办个英语班?阿敏高兴极了,多些人讲英语,他就不孤独了。于是,先给镇里的干部开了个免费的英语角,每周四晚6点半到7点半开讲。阿敏备课,说宏村的月沼,还把徽商和新安江带上了。最近,镇政府搞了活动,主持人用英语,讲得太棒了!现在大家见面了会说,小村子越来越国际化了。
阿敏去新马泰旅游前对镇里干部说,回来就把课补上。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4日 20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