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青铜神像到光影造梦(文物有话说)
三星堆博物馆解密《哪吒2》结界兽原型

![]() |
《哪吒2》中的结界兽与三星堆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 |
这个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火了,影片中两位呆萌的结界兽也成为热议焦点。不少眼尖的观众发现,这对“铁憨憨”的造型竟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大面具形象颇为相似。随着制片方公开讲述设计灵感源自三星堆文物,一场关于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对话悄然展开——古蜀先民铸造的青铜神像,如何在3000年后化身银幕“神兽”?
影片中,两只结界兽(以下简称“粗眉”和“卷鼻子”)都复刻了三星堆戴金面罩人头像的造型。“粗眉”更是抓取了戴金面罩人头像“眉毛粗重”和“黄金罩耳”的特征。
1986年,高42.5厘米的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一出土,就以其独特的黄金装饰震惊世人。该金面罩以捶揲工艺(一种金银器成形工艺)制成,包裹面部至耳侧,仅镂空露出眉眼,粗壮凸起的眉毛在黄金映衬下更显威严。考古学家推测其身份非凡——或为祭司,或为王者,黄金既是神权的象征,也是沟通天地的媒介。然而,与文物庄严肃穆的气质不同,影片中的结界兽被赋予呆萌表情与憨态动作,形成历史厚重感与现代趣味性的反差。这种“形神分离”的设计,既保留了三星堆的文化符号,又拉近了观众与传统文化的距离。
两只结界兽的面部轮廓也都借鉴了三星堆遗址出土“重器”青铜大面具“方正宽厚”的特征。青铜大面具的特征为宽颐、立眼、蒜头鼻,面部方正厚重,与普通人头像的柔和线条形成鲜明对比。这种设计或许是为了凸显其在祭祀仪式中的神圣性。导演团队将青铜大面具的几何化线条转化为卡通角色的方正脸型,既保留了文物古朴的视觉冲击,又通过圆润化处理增添亲和力。
“卷鼻子”结界兽造型除了融合戴金面罩青铜人头像、青铜大面具的元素外,还借鉴青铜纵目面具、三星堆青铜鹰形铃的特点。
青铜纵目面具(宽138厘米,高66厘米)眼球呈柱状向前纵伸16厘米,刀眉斜飞,嘴角微扬。学者认为,这种夸张造型可能源于古蜀人对“纵目之神”蚕丛的崇拜,象征着超越凡俗的洞见之力。电影虽未直接复刻纵目特征,却巧妙吸收了其神性内核。结界兽双眼斜长、目光凌厉,与青铜纵目面具“通天神性”一脉相承。在青铜纵目面具“鼻翼呈漩涡状向上内卷的鹰钩鼻”的基础上,添加青铜鹰形铃卷曲嘴部的特征,“卷鼻子”造型由此诞生。
结界兽肩负守护封印的使命,恰如三星堆面具承载的“镇守”功能,古今“守护者”的角色在此完成跨越千年的呼应。这正如有网友所言:“结界兽守护的是哪吒的封印,而三星堆守护的是中华文明的密码。”
3000年前,古蜀先民以青铜铸神,今人以光影造梦。当青铜面具的纹路化作银幕上的流光,当祭祀铃响变成影院中的音效,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正蕴藏在这永不停歇的“创造性转化”之中。
(作者单位:三星堆博物馆,本报记者王永战采访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5年02月22日 07 版)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