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亚冬会|冰壶赛场上的“守冰人”

2025年02月12日08:38 | 来源:新华网
小字号

原标题:亚冬会|冰壶赛场上的“守冰人”

在哈尔滨亚冬会冰壶赛场上,每场比赛开始前,都能看到一位制冰师推着修冰车,在冰道上来回行走,修理冰面。清理冰屑后,制冰师背着水箱,手握喷头,脚步均匀在冰面上一边倒退,一边“打点”,让冰面恢复到最佳状态。比赛开始后,制冰师团队负责人杜伟拿着秒表,不时在赛场边关注冰面情况。

磨壶、喷漆、压修冰车、补水、修冰、打点……在对冰面要求非常严格的冰壶项目中,一批“守冰人”日夜坚守赛场,为运动员们提供适宜的比赛场地。

制冰师正在打点。新华社记者戴锦镕 摄

杜伟介绍,冰壶场地的冰面非常敏感,天气变化、场内人数等都会对冰面产生影响,制冰团队根据收集的数据,实时调控制冷、除湿、排风等系统,保证冰面的滑涩度处于标准范围。

冰壶赛场的冰面远看光滑平整,实则分布着整齐排列的冰点,一个个冰点是比赛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冰壶实际上是在冰点上滑行,如果没有这些冰点,‘大力士’也很难将冰壶推远。”杜伟说,制冰师在打点时要背40斤左右的工具,用凉水和热水分别打点。

打点后,工作人员还会用冰刀削去冰点的冰尖,让场地更加顺滑。“我们需要给削去的冰屑称重,以此判断场地的滑涩度。”杜伟说。

调控整体,把控细节,制冰团队每天在比赛开始前两小时开始工作,在全部比赛结束检查冰面后离开。他们的工作也得到了运动员的认可。中国队队员姜嘉怡说:“冰面的滑涩度很适宜,弧度也不错。”

2024年12月,制冰团队入场制冰,用15天左右的时间“从零开始”,将原场馆改造为标准冰壶比赛场地。制作底冰、测量场地、调控温度……来自德国的首席制冰技术员约阿西姆向记者展示着手机里场馆一步步“变身”的照片。

约阿西姆正在修冰。新华社记者 戴锦镕 摄

“我从29岁开始练习冰壶,曾是建筑工程师,也是冰壶教练,参与制冰工作可以发挥我的职业特长,这也是我的热情所在。”75岁的约阿西姆身着红色上衣,仔细清理着冰刀上的碎屑,他的手上还有此前被冰刀划破的伤口。

“冰雪赛事举办时间经常和中国春节重合,制冰师大都多年不能在家过年。”44岁的杜伟接触冰壶已20多年。上大学时,他在回家的公交车上偶然读到一篇名为《奥运有金 中国无队》的报道,讲的正是冬奥会比赛项目的冰壶。深受触动的杜伟给报纸上的冰壶俱乐部打了电话,从此与冰壶结缘,开始练习、爱上冰壶,“冰壶就是我的生命”。

从冰壶爱好者到制冰师,杜伟参与过有关冰壶的各方面工作,也见证了中国冰壶运动的发展。

“现在练习冰壶的人越来越多,国内冰壶场馆也越来越多。这次制冰团队中有不少年轻人,他们能在实践中积累制冰经验,提高中国的制冰水平,将来参与到更多的国际赛事中。”杜伟说。(记者戴锦镕、魏婧宇)

(责编:杨虞波罗、李楠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