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的国际化需要欧美棋手更强大——专访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
南洋杯世界围棋大师赛日前在成都举行期间,中国围棋协会主席常昊接受了新华社记者专访,畅谈与围棋发展有关的一些话题。
欧美需培育围棋土壤
与其他赛事相比,由中国围棋协会和新加坡围棋协会联合主办的南洋杯世界围棋大师赛给东南亚地区棋手的参赛名额相对较多,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各有一位棋手参赛,此外欧洲和北美也各有一个名额。尽管如此,中国队、韩国队和日本队仍然占据了较多名额。在32位参赛棋手中,算上外卡选手中国队共有13人参赛,韩国队和日本队分别有6人和5人。
既然是世界棋战,未来有没有可能进一步增强代表性、让更多国家和地区的棋手有机会参加最高水平角逐?
常昊对此回应说,中国围棋协会有这方面的考虑,未来会进行探讨和评估。如果采用类似世界锦标赛的形式,像中、日、韩这样的强队有两人参赛,其他队伍各派1人参赛,这样非传统围棋强队就有机会取得一些好成绩。与此同时,也要想办法帮助欧美、东南亚等地的棋手提高实力,从而确保比赛的竞争性和悬念。
据常昊介绍,自2014年以来,业内热心人士、葛玉宏围棋道场以及对围棋发展非常重视的浙江衢州做了很多努力,他们每年邀请部分欧洲青少年棋手免费来华训练,10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欧美棋手竞技水平的提高非一日之功,这项工作仍需长期坚持。
常昊认为,除了帮助国外选手提高水平之外,还需要设法增加赛事供给、改善他们的生存环境。他说:“我们希望有更多海外的公司来支持围棋赛事。不见得要花很多钱办高奖金的比赛,可以花几十万元或者提供一些奖品办一个比赛。假如把欧洲当成一个整体的话,如果平均每个月能有一项赛事,那里的围棋土壤就能被慢慢地培育起来。围棋土壤深厚了,喜欢围棋的青少年多了,未来出现高手的可能性就大了。”
职业比赛和业余比赛需统筹发展
常昊表示,当今中国围棋的发展挑战和机遇并存。一方面,国内的职业和业余比赛都比以前丰富。另一方面,叫得响的赛事品牌仍然缺乏,业余比赛也存在同质化现象。
“我们现在举办的世界比赛和国内比赛的数量都比20年前多,但是感觉赛事影响力越来越小。除了个别棋手——比如柯洁之外,现在的优秀棋手很难‘出圈’。我们不能只是满足于每年把这些比赛办下来,而要认真思考怎么能更好地打造赛事品牌,这样才能留住旧的赞助商、吸引新的赞助商。”
在常昊看来,国内现有的业余比赛存在两个比较明显的问题,一是同质化的比赛太多,而是锦标色彩偏重。
“我觉得业余比赛的奖金可以有一些,但不能太高,办赛的宗旨应该是让更多人体会到围棋的乐趣。现在的业余比赛也有点竞技化,比来比去只是少数业余7段、8段有实力获得奖金,绝大部分的业余棋友特别是成年棋友参赛的体验感、获得感可能不够。以后我们考虑对全国性的业余比赛进行一些引导,不要设太高的奖金,以奖品为主,或者跟当地旅游结合发放一些旅游优惠券等。”
目前,国内的职业和业余围棋赛事出现了一种“倒挂”的现象。因为大部分职业棋战的参赛名额有限,有些刚入段或者低段位的职业棋手面临参赛机会少、收入低、难以靠比赛养活自己的窘境。与此同时,少部分业余高手可以在大量的业余赛事中赢取较高的奖金,反倒是以下棋为生。
常昊表示,未来希望对国内的职业和业余赛事进行更好的统筹和整合,大致有两种思路。
“第一种是将所有的赛事分级分类,不分职业和业余,水平越高的比赛奖金越高,只要达到相应的等级分标准就可以参加相应级别的比赛。第二种是还分职业、业余,但是业余比赛不能有奖金或者只能有少量奖金,要不然现在‘倒挂’很严重,冲段棋手定段成功之后,比赛和收入反而减少了。如果用第二种方法,我们也考虑在职业棋手定段之后设立一个两年的‘缓冲期’,在‘缓冲期’内他可以继续参加业余比赛。之所以这么设计,是因为刚入段的几年是职业棋手最‘虚弱’的时候,实力和比赛机会都不够,经济上的压力比较大。”
常昊认为,从常理来讲,赛事分级分类的方法更好。但是,由于一些历史悠久、分量重的国内赛事奖金相对没那么高,对类似赛事的定级还需要综合考虑。
“中国围棋协会是整个行业的引领者,不能所有人每天忙着办赛。对于一些成熟的比赛,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地方协会的作用。中国围棋协会需要制定出好的规则和整体规划,并通过市场调研予以实施,让好的想法落地。以赛事分级分类为例,我们需要考虑怎样设计更加合理,不同类别和级别的赛事大概的数量、容量等问题。”
围棋进校园要服务好三类人
常昊说,得益于前辈们的努力,中国围棋现在的发展形势还不错,据估算每年学棋的人口在200万左右,巅峰时曾达到每年300万左右。不过,就少儿培训而言,围棋也面临着与足球、篮球、游泳、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类项目以及钢琴、舞蹈等艺术类项目的竞争,毕竟家长和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另外,现在国内出生率下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也给围棋项目的普及带来了变数,如何保持和提高学棋的青少年人口将是一个挑战。
“就拿围棋进校园来说,我们有没有这方面的人才?怎么能提高接触围棋的孩子的‘转化率’?其实,通过课后学习和校本课程接触围棋的人蛮多的,每年可能有上千万。但是,你怎么能够让他喜欢上围棋?刚开始学围棋是有点枯燥的。如果没有好的老师、适合的教材,可能效果没那么好。在围棋普及的时候,我们要稍微淡化一下竞技色彩,把文化的、故事的内容加上去。”
常昊认为,围棋进校园需要服务好三类人。第一类是当地教育部门的管理者和学校校长,他们对围棋的认识与围棋进校园的力度直接相关。第二类是家长,他们觉得围棋是一个有益的项目就会让孩子学。第三类是孩子本人。
“根据我的体会,像我这样从小就特别喜欢围棋的人和特别讨厌围棋的人都是少数,就像是橄榄的两头,而大多数人集中在橄榄的中间部位。对大多数人而言,你让他学围棋他就学,不学了他也无所谓。正因如此,老师和学棋的氛围特别重要。如果有好的氛围和好的老师,小朋友就会学下去,坚持两三年甚至更长时间。”
常昊在采访中还表示,围棋从业者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识。现在总体发展形势不错,做一些改革和体系性的建设会比较从容。如果等到以后项目出现滑坡,或者像日本现在这样学棋人口大幅下滑,再想改变就更难了。(新华社记者王镜宇、王浩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