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青海校园足球依托东西部协作快速发展

“感谢这么多人来帮我们实现梦想”

本报记者 乔 栋
2024年06月25日06:3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曲麻莱县足球少年在雪中训练。
  索南代青摄(人民视觉)

  曲麻莱县足球少年在训练中。
  资料图片

  曲麻莱县U13男子代表队在2023第二届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上合影留念。
  索南代青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等地,足球运动深受欢迎。近年来,东西部协作、教育援青为当地足球教育带来全面提升。标准化球场多了,培训理念更先进了,外出交流参赛更频繁了……小足球激发大梦想,足球少年们不断走向更广阔的舞台。

  

  正值午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足球少年们来到操场加练,为即将到来的玉树州青少年足球联赛做准备。

  “刚才这个球,你观察跑位了吗?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体育教师成林朋措快步跑到停球位置,对六年级学生多杰然丁进行指导,黝黑的脸上渗出汗珠。

  多杰然丁点点头,“刚才冲太猛了”。不久,类似的球再传到他脚下,他抬头稍作观察,一个内切过掉防守球员,随后低平球传到门前,队友轻松将球推入空门。孩子们爆发出欢快的笑声。

  以前在土滩地里踢球,现在标准化足球场越来越多

  成林朋措是玉树本地人,曾两次获得“青海足球先生”的荣誉,还随玉树牦牛队夺得青海省运会足球冠军。他担任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体育教师已近10年。

  “我从小就喜欢踢球,我们这里足球氛围很浓。”成林朋措介绍,10多年前,玉树州、果洛州的孩子大多在土滩地里踢足球。

  简陋的条件,没有减弱高原少年对足球的热爱。第二批上海市援青干部展子栋,忘不了刚来青海时的场景——室外气温接近零摄氏度,孩子们穿着布鞋在土滩地上围着足球飞奔,场地坑坑洼洼,孩子们热情高涨。他走进学生宿舍,墙上到处贴着知名足球俱乐部的标志、球星海报,有的甚至是孩子们拿粉笔画上去的……

  “他们看足球的纯真眼神,让人动容。”为了在果洛州盖一座标准化足球场,展子栋四处奔波。其间,上海援青指挥部发挥了很大作用,对接上海赞助商、纳入教育援青项目计划……2015年,果洛州第一座标准化足球场建成。

  “10多年前,玉树州一座标准化足球场都没有;如今伴随着东西部协作、援青项目及青海教育资金的不断落地,玉树州新修和改建了200多所学校,全部配备了标准化足球场。”北京市援青干部、玉树市委副书记朱应延说:“球场修好了,孩子们离足球梦想也越来越近。”据介绍,国家能源集团今年将援助投资1200万元,在曲麻莱县修建青海第一个室内气膜足球场,让孩子们在冬季也能正常训练。

  提升的不仅是硬件,依托东西部协作、教育援青,青海足球教育不断进步。成林朋措坦言:“以前上足球课,主要教盘带和射门。至于分阶教案、团队协作等进阶训练,则完全是短板。”经过专业机构和援青团队的培训,成林朋措近年来收获很多,“现在,我们越来越注重对小球员进行力量、协调性和柔韧性等训练,以前要求他们完成动作即可,现在会细抠要领。”据介绍,在援青资金和当地配套资金的支持下,克瑞斯专业教练团队长期驻扎在曲麻莱县,3年来为该县培训了21名专业足球教练。

  果洛西宁民族中学是果洛州的异地办学点,由上海市援建。绿茵场上,孩子们肆意挥洒汗水。体育老师高元寿在场边观赛,他介绍:“我们学校的上海教师有7人,做了很多工作。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身体特点,将运球、传球、颠球等基本技术融入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兴趣。”

  球队训练更专业了,还能到大城市参加集训、交流

  走在玉树州、果洛州的大街小巷,捧着移动设备观看比赛的球迷并不少见。尤其每逢州级联赛、牧区联赛,即便不认识的路人,只要凑到一块看比赛,便有了说不完的话题。

  曲麻莱县平均海拔在4500米以上,这里的人们对足球有着深深的热爱。

  除了定期训练,多杰然丁放学回家后也不放过踢球的机会。在山丘和泥地上,训练工具就地取材。高低不一的套马杆,被他插在地上,既可以做“球障”,也能组成球门。

  “一日显四季,风吹石头跑。”高原风大,紫外线强,人容易有高原反应。但生于斯长于斯的孩子们,反而将其转化为优势。“缺氧会使人的心肺功能产生应激反应,经过训练,可以增加人体血红蛋白、增强供氧能力,从而提高球员的心肺功能、提升球员的耐力和体能。”来自克瑞斯青训俱乐部的教练员宋灿介绍。

  去年,曲麻莱县第一民族完全小学获得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青海赛区)U13(13岁以下)组别冠军。几乎同时,果洛州玛沁县第二民族中学的代表队获得该赛事U15(15岁以下)组别冠军。“青海的足球氛围很好,几个孩子、一个足球,便能留下快乐童年,高原足球的魅力在他们身上充分展现。”上海援青教师、果洛州大武民族中学体育老师乔庆伟表示。

  “对手实力都很强,我交到了新朋友,大家约好以后要定期打电话交流。”去北京参加集训后,多杰然丁在日记中写下感想。

  “不仅要建球场,还要建立人才输送、对外交流的平台。”朱应延介绍,去年玉树州组织20名青少年足球特招生赴北京中赫国安足球俱乐部开展集训。其间,学生们接受青训教练的专业指导,与国安青训网点俱乐部进行了多场教学赛。

  获得多项荣誉,孩子们的未来有了更多选择

  “不少孩子是第一次坐汽车去玉树州,第一次坐飞机去西宁,第一次坐火车去远方,增长了不少见识。”去年,成林朋措和宋灿带队员去苏州参加比赛。宋灿回忆,“小队员们很兴奋,眼睛盯着窗外,不时有新发现!”

  代表青海出战吉林延吉全国总决赛,夺得第七届京津冀校园足球夏令营邀请赛U12(12岁以下)(专业组)冠军,夺得重庆星耀五洲U11(11岁以下)男子组季军、U13男子组第四名……去年,成林朋措带孩子们出省参加了15次邀请赛,取得不少好成绩。多杰然丁成长迅速,在9场比赛中攻入27粒球。对于未来,这位牧区少年十分笃定,“我会与足球相伴走下去,感谢这么多人来帮我们实现梦想。”

  他的梦想并非空中楼阁。如今,青少年足球发展之路越来越宽。去年,曲麻莱县U12女足被“整建制”地输送到青海省体校,为青海女足发展增添力量。“足球教育日益完善,孩子们未来多了很多选择,可以走职业化道路,也可以成为体能教练、康复师、体育老师等。”曲麻莱县民族中学校长索昂它次说。

  在玉树州,青少年足球的基本盘越做越扎实。随着外出比赛的频次越来越高,当地校园足球联赛的组织精度、专业程度不断提升。在曲麻莱县,已搭建全县U8(8岁以下)—U13年龄段5个男女梯队,形成“5万人口、海拔4200米高、11所学校、5个组别、46支队伍、500多名参赛队员”的青少年赛事盛况。

  “一个小足球,成为连接地域交流、交往、交融的纽带。”玉树州副州长、曲麻莱县委书记谭晟说:“在玉树州,足球是民族团结的载体,孩子们在足球运动中得到成长、交到朋友、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他们的人生日益广阔。这不仅是当地足球运动的发展,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25日 16 版)

(责编:袁勃、赵欣悦)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