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通往云端的路

王张应
2024年06月15日06:1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世间所有的公路,都是人修出来的。连接起点和终点,连通家和远方。

  前几天,我跟几位朋友一起乘车,行进在一条乡间公路上。印象里,乡间公路总是比较狭窄,两车交会时,须一方找路边有余地的地方停下,等对方小心翼翼地擦身而过。这次我们走的那条路则不同,中间红黄蓝三色线条构成一道彩虹,隔开来往车辆。“彩虹公路”好似一根巨大的藤蔓,在皖中地区的村庄和田野间蜿蜒伸展。

  我们在双顶山脚下停车。前不久,一场连绵的春雨持续了五六天,似在给土地注入充分的营养。早上雨停,天空布满灰白相间的云,草木叶尖上还挂着水珠。我们脚下的那条公路,路面尤为光洁鲜亮,中间三条彩色线条格外鲜艳醒目。

  山口路边一块木板标牌告诉人们,这条进山公路一路上有“九曲十八弯”的美妙景观。其实,何止九曲十八弯。车子在爬坡时发出低沉的吼叫,吼过一阵之后便有机会稍微喘口气,原地调头般局促转向,随即车子继续低吼。好几次,车子吼声暂停,我以为到山顶了。抬头望去,路仍是越来越高。

  好在盘山公路两边处处都是风景。车子每走一步,我都感受到新的视觉刺激,一路上不断产生愉悦感。据说一到周末,盘山公路上的车子都是川流不息。这段公路全长不过一百二十公里,按说两小时就可轻松走完,但大家情愿让车速慢下来,享受山间的视觉盛宴。

  此前,尚没有这条公路的时候,来此处徒步的“背包客”已是络绎不绝。他们从头到脚“全副武装”,手拄木杖徒步登山,硬生生在山间荆棘丛里踏出一条路来。比“背包客”更早登山的,是当地老一辈的村民。附近村民上山,多是冲着草木去的。脚穿草鞋的村民,上山的时候,肩扛一根扁担两条麻绳,腰缠一把砍刀。下山的时候,村民连同他肩上的担子,就是一个倒立的“山”字——中间那一竖是挑担子的人;底部的一横是肩上的扁担;“山”字两边的两竖,则是从山上砍回的草木柴火。后来村民锅灶上不再烧草木,山上自枯自荣的草木便一年比一年茂盛。

  山上的风景越来越美,也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诗和远方。难怪“背包客”不远千里赶过来,在草木间攀援而上,不到山顶不罢休。

  我们从云雾之下出发,目标是云遮雾罩的山顶。说来也怪,车在山间来回盘旋,步步逼近高处的云雾,云雾却连连后退,始终与人保持一段距离。待我们登上山顶时,云已开,雾已散。据说,站在山顶,晴朗的日子可以望见远处的长江。而雨后的长江躲在云雾里不露真容,我们只能想象它在山那边逶迤飘忽。

  到达山顶后,稍作休息,我们的车子没有原路返回,而是顺着这条公路在山的背面再次拐过“九曲十八弯”,下到山脚。回望山顶,它又没入云雾之中。扭头时,偶然见到山脚路边立着一块木牌,上写一句话:告别弯弯曲曲,从此一路坦途。曲折过后,美好的祝福竟如此真切。

  《 人民日报 》( 2024年06月15日 08 版)

(责编:白宇、卫嘉)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