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俐委员:重视少儿身心健康 探索引导式、启发式教育

人民网记者 刘微

2024年03月10日15:23   来源:人民网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冯俐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作为文艺工作者,要持续发挥艺术作品抚慰心灵的作用,探索为孩子创作“生命教育”的作品。与此同时,应把更多灌输式教育让位给引导式、启发式教育。

冯俐表示,近年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创建“新时代种子计划”,带领新安小学孩子们创排了《新安旅行团》,将“演给孩子看”拓展为“写给孩子演”。通过“定制”作品,让戏剧的种子扎根于基层、生长于校园,由师生一代代演下去,让更多孩子拥有系统的、有延续性的戏剧体验,让儿童戏剧之花在孩子身边常开不败。

冯俐还提到,“我们把儿童戏剧作为传播中华文明的独特方式,受邀演遍五大洲,在各国孩子心里播下对遥远的美丽的东方大国的向往。同时,坚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故宫博物院共同出品歌舞剧《猫神在故宫》,探索更具想象力的中国历史文化表达。还在河南省光山县创办‘首届乡村儿童艺术嘉年华’,让全县孩子尽情地‘在艺术的田野上一起奔跑’,缩小城乡孩子精神生活的差距。”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眼睛被一部部艺术作品点亮,我们不断体会到,通过艺术的、情感的方式,带领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健康人格,塑造民族未来,是少儿文艺事业的价值。”她说。

同时,冯俐观察到,也许正因为太爱孩子,我们准备了过多“好吃的”并要让他们全都吃下去,反而导致孩子们丧失“食欲”,或因“积食”而“营养不良”。她希望,学校、家庭及全社会,都能够共同重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问题。

此外,人才的创造力还是未来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冯俐建议,首先,学校应继“双减”之后,把更多“定量”式教育变成“自助餐”式教育,把尊重每个孩子的独特天赋作为学校和社会评价导向;其次,应为学生留出更多时间,让他们走进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天文馆、科学馆等场所,奔向操场、田野,从而获得更多想象力、生命力、勇气和快乐;最后,应帮助孩子们回归传统家庭生活,在父母的陪伴下掌握生活技能,学会劳动和爱的真谛,从真切地爱父母到真切地爱祖国、爱人民。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中华民族的生生不息,尤其在于每个中华儿女的精神传承和生命力延续。”冯俐说。

(责编:王连香、高雷)

特别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