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

淮河文明的珍贵记录(华夏博物之旅)

本报记者 徐 靖
2023年12月02日06:3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图⑦至图⑨均为蚌埠市博物馆提供

  安徽省蚌埠市博物馆成立于1974年,新馆于2015年12月落成开馆,馆藏文物1万余件(套),是一座展示蚌埠古代历史、近现代城市发展史以及淮河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安徽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新石器时代双墩刻划符号

  具有象形和表意记事功能

  双墩刻划符号(图⑧),发现于双墩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陶片上,共600余件,其中一级文物30余件。双墩刻划符号按形态可分为象形类、几何类、其他类三种形态。

  双墩刻划符号时代早、数量多、内容丰富,具有象形和表意记事功能,与国内外同期刻划符号相比有明显的规律性和自身特征,其中一部分刻划符号已初步具有汉字字根的性质,其为探索、解读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理念。2009年中国文字学会和蚌埠市政府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双墩遗址刻划符号暨古代文明起源国家学术研讨会”,与会的国内外专家探讨了中国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形态与内涵、符号与文字起源、世界各种符号与文字的源流关系及早期文明形成等重大课题。

  春秋钟离君柏青铜编钟

  钟鸣鼎食,礼乐之证

  春秋钟离君柏青铜编钟(图⑨)出土于春秋钟离君柏墓,共9件,均为钮钟。这套编钟的钟体均呈合瓦状,由大至小依次顺减。在舞部与鼓部均铸以蟠螭纹组合成变形兽纹。钟体上方铸有长方形素面钮,每件钟的正面钲部均刻有“唯王正月初吉,丁亥,钟离君柏,作其行钟,钟离之金”篆字。

  编钟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礼器之一,一套编钟由一组大小不一、音高不同的钟组成,使用时依次悬挂于木架上,敲击以演奏音乐,多用于征战、朝见或祭祀等活动。钮钟出现于西周末年,由甬钟的钟体与铜铃的钮结合而成,在春秋时期走向全盛。钮钟钟体较小,延音相对短暂,可以演奏节奏比较快的旋律,让编钟由节奏性乐器转化为旋律性乐器。钟离君柏青铜编钟的发现,不仅揭示了钟离君柏墓墓主的身份,填补了史料对钟离国记载的空白,同时也为春秋时期淮河流域政治、经济、工艺水平的研究,提供了考古学佐证。

  隋代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

  名窑遗珍,挺拔高雅

  隋代寿州窑青釉四系盘口壶(图⑦),出土于蚌埠市东郊,为隋代寿州窑产品。通体施青釉,釉不及底,腹下部有蜡泪状垂釉,釉色莹润透明,并有细小开片,露胎处胎体细白紧密。整器挺拔高雅,盘口外撇,长束颈,溜肩,肩部饰有四枚对称双股系。肩、腹部装饰有四层戳印草叶纹。该壶制作考究,浑然天成,堪称隋代寿州窑产品中在造型、釉色、装饰和烧造工艺上的巅峰之作。

  寿州窑始烧于南北朝,鼎盛于隋唐,消亡于宋金。其中心窑址于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的上窑镇,现发现窑址10处,地跨寿州、濠州(即今淮南、蚌埠、凤阳等地),从东至西长约80公里,主要集中于淮南市上窑镇的窑河、高塘湖沿岸约2公里的地带。寿州瓷以实用为主,造型拙朴、釉色光洁、器型丰富。唐代“南青北白”的瓷器风尚引领全国,分别代表了长江、黄河流域截然不同的审美取向,地处南北交融地带的寿州窑,却勇于创新,大胆突破这种格局,创烧出与主流风尚迥然不同的黄釉瓷,成为淮河流域瓷器风尚的代表。

  《 人民日报 》( 2023年12月02日 06 版)

(责编:牛镛、岳弘彬)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2023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收官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刘颖颖、实习生武雨霏)近日,由中国舞蹈家协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中国顶尖舞者成长计划”全国作品展演在重庆大剧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舞动青春的步伐,传递青春的精神,舞出新时代的正气和锐气。 中国舞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在展演开幕式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舞协通过中国舞蹈“荷花奖”评奖、“顶尖舞者”、“培青计划”等展演平台以及舞蹈人才培训培养等手段,由内到外,从理论到实践,从创作到展示,通过多平台、多维度、立体式、全方位构建舞蹈人才培育体系,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努力耕耘,培养历练出一批批崭露头角充满正气锐气的青年舞蹈人才,形成坚实的人才接续梯队,夯实和把好舞蹈事业稳步前进的基础和方向。…
滑雪大跳台世界杯正式开赛 刘梦婷首秀晋级决赛
  人民网北京12月1日电 (记者杨磊)11月30日,2023—2024赛季国际雪联单板及自由式滑雪大跳台世界杯在北京首钢大跳台迎来第一个比赛日,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66位运动员参赛。 在上午进行的女子自由式滑雪大跳台资格赛中,共有12名选手参赛,中国队选手韩林杉、肖思雨、杨如意、刘梦婷迎来个人首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