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中国非遗的非凡魅力
——记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
中英文短纪录片《万象中国》海外传播取得好成绩。图为第一季部分纪录片海报。 |
近日,来自非遗领域的专家学者、传承人、策展人以及青少年学生等数百人,齐聚由华夏文化促进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非遗传承发展与创新高峰论坛。论坛设有新标识发布、主题演讲、代表性项目展示等环节,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建立非遗智库
2022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末,中国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57项,在世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433名,非遗保护机构2425个,从业人员17716人。
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的成绩,离不开专家队伍的支持。论坛主席、华夏文化促进会非遗分会会长常月红说:“非遗的理论研究者提供学术支撑,代表性传承人保持传统文化的连续性,相关科技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则从不同角度参与非遗的保护和传承,大家共同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论坛现场,组委会宣布成立由24位成员组成的论坛主席团和38位成员组成的论坛专家委员会。论坛联合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李宏复表示:“我们将以开放和包容的态度,积极联络和邀请更多专家学者参与到论坛和非遗事业中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学术合作交流,进一步拓宽非遗研究视野,丰富非遗研究方法。”
分享非遗经验
目前,中国共有43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居世界第一。中国政府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原文化代表苏旭表示:“中国为世界非遗保护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应继续努力,扎实做好非遗的系统性保护。”
论坛上,一些非遗工作者交流了自己的做法和经验。
有的学者深入基层对非遗进行一线调研,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乔晓光的足迹遍布中国西部和东北部地区,通过广泛的田野调查,他基本摸清中国境内有33个少数民族有和剪纸相关的习俗传统,包括藏族、哈尼族、德昂族、拉祜族、傈僳族、苗族等。多民族的剪纸虽然功能、形态丰富,色彩各异,但都裁剪精巧。他强调“要把剪纸还原到村社生活”,运用“活态文化”的研究方法,为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中国剪纸“建构基础田野实践和理论框架”。
有的学者强调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关键在人才培养。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寇学臣介绍了当地“一体两翼六品”的“书教育人”模式。“一体两翼六品”即以河北师范大学书法学科建设为“一体”,以书法协会等为“两翼”,以“高等书法论坛”“烛光计划”等6个品牌活动推动区域书法教育,多年来共使百万师生受益。
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数字技术赋能非遗,实现非遗数字化转型升级成为大势所趋。
北京乐器研究所研究员彭丽颖介绍了他们通过数字化赋能复原古乐器的实践。融合“燕京八绝”非遗技艺复原筑和轧筝两种古乐器的过程中,他们采用了3D建模和数字化音频技术等。复原后的这两种古乐器好看又好用,在音乐会现场演奏时受到关注和赞扬。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研究员张秀梅的团队运用智能化手段实现中医药理论体系的知识图谱化、临床决策规则化,为现代人提供了预防调治、保持身体健康的智慧工具。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晓英指出,当下迫切需要加强非遗价值评估工作,推动非遗保护高质量发展,避免低水平建设和重复建设。她提出了非遗价值评估的三维指标,即历史文化维度、保护传承维度和活化创新维度,使非遗工作有标准可遵循、有标杆可追赶,达到“以评促建”的效果。
打造非遗名片
展现中国非遗的魅力,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是非遗事业的重要一环。
从故宫红墙到江南水乡,从敦煌大漠到丘陵茶园,展现中国大江南北人文自然景观的画面,牢牢吸引了与会嘉宾的眼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出品的中英文短纪录片《万象中国》第一季片花在论坛现场播放时,引发关注。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艺术中国主编许柏成介绍,这部系列纪录片的第一季从丰富的中华文明宝库中选择了100个代表性元素,以小见大,展现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第一季的国内总播放量达8000万以上,海外总接触量达1200万以上。
许柏成认为,《万象中国》的经验表明,非遗的国际传播既要注重学术质量,又要通俗易懂,“要在全球视野下讲述中国故事,精美的画面、丰富的场景和别具一格的叙事方式都有助于提高国际观众的接受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明的亮丽名片。与会嘉宾们一致认为,我们应该讲好今天中国非遗保护传承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 90秒说大运丨大熊猫,成都大运会当之无愧的“顶流”
- 相关阅读: 大运观察丨体操赛场上演巅峰对决 世界全能王较量令人期待 大运观察丨高校中走出“神射手” 射箭运动在大学悄然兴起 90秒说大运丨大运会,让世界青年紧密相连 90秒说大运丨成都大运会的巴蜀韵味 90秒说大运丨成都大运会开幕式究竟有多精彩? 90秒说大运丨成都大运会初体验 90秒说大运丨成都大运会,我们有何期待? 大运有我丨大运会博物馆讲解员张恒源:我要做一名大运文化的传播者 大运有我丨首金获得者曹茂园:看到运动员们幸福的笑容,我很自豪 大运短评:登上成就梦想的青春舞台 短评:传递大运之火,奏响青春乐章 图解:一键收藏 成都大运会赛历来了 图解:一图解读成都大运会场馆绿色“密码” 图解:来成都,巴适得板!.…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