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用艺术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

李  翔
2022年08月21日05:00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2021年12月14日,我有幸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深受激励和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作为一名军旅美术工作者,我在多年的美术创作以及相关工作中,对此体会颇深。

  伴随人民军队95年的光辉征程,一大批优秀军事题材美术作品积极传递理想之美、信仰之美、崇高之美,形成了独具阳刚之气的审美品格。新时代,如何在守正创新中开创军事题材美术新境界,是值得美术工作者探究的课题。

  为用优秀美术作品凝聚中国心、民族魂、强军志,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和其他美术工作者一起深入体验生活,并在这一过程中研究把握守正创新的真谛,力求实现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这些年,军队美术工作者秉持“为兵服务”的思想,扎根部队、深入基层,把心、情、思沉到官兵之中,在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和主题性美术创作上聚焦聚力,创作了一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以及表现军营生活、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的美术作品。这些作品将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的审美特质与时代语境相结合,视角新颖、题材宽广、语言多样,使军队美术创作面貌为之一新。

  深入生活,旨在将真情实感融入创作。真情实感源自内心的真诚,即对人民、对国家、对民族的真诚。在创作中,我一直保有这份真诚。从1999年创作中国画《画兵》开始,20余年来,我从未中断过下部队写生。无论是在边防海岛,还是在戈壁荒漠,我始终用眼、用心、用情,观察官兵的精神风貌,体悟他们的内心世界,捕捉那些震撼人心的瞬间。我集中创作了《南沙天浴》《南海·南海》《高原鹰》《训练日志》等一批反映军营生活的中国画作品,通过一个个鲜活的艺术形象表现中国军人的精气神。比如创作《南海·南海》时,我将传统笔墨技法与写实造型相结合,在特写式的人像刻画中,通过对人物面部表情的生动描绘,彰显新时代中国军人的责任担当和坚强意志。

  作为美术工作者,艺术上没有创新就等于画作没有自己的“名字”。创新的意识,也始终贯穿于我的创作历程。在山水画创作中,我对艺与心的关系做了进一步探索,在写生的基础上尽情抒写自己的感受,通过美的提炼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形式上,我借鉴中外艺术优长,既注重笔墨的书写性,于线条的丰富变化中抒发情感;又凭借色彩的微妙变化,丰富画面艺术表现力。我在山水画创作中,注入了内心的万千感慨与审美想象,力求展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山水意韵和诗情画意。

  数十年的军事题材美术创作经验和山水画创作经验,令我在守正创新方面不断获得新的启示,这在近年的主题性美术创作上体现得尤为明显。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带领团队创作了中国画《龙腾大湾》。为表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盛景,我们用“城市山水画”的形式,通过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相结合的构图方法,将香港、澳门和珠海三座城市的风光,用港珠澳大桥连接起来,化成一幅恢弘大气的“全景图”,诗意地表现“龙腾大湾”的时代意义。这幅作品最具新意的是,打破了传统中国画的构图和形式,同时借鉴了古代壁画的艺术手法,用传统沥粉技法增强线条的立体感,由此强化色彩的质感和建筑的凹凸感。作品以色块变化、笔墨转化和构成元素来布置画面,让传统青绿山水在对时代新貌的表达中,重新绽放迷人光彩。

  如今,“天眼”巡空、“蛟龙”入海、“鲲龙”击水……时代气象为之一新,为美术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舞台。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已成为美术工作者的自觉追求。通过组织和参与一系列重大主题美术创作,我对如何用艺术展现新时代的精神气象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我将把这些体会和思考融入今后的创作和教学中,努力为社会奉献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优秀美术作品。

  (作者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版式设计:蔡华伟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1日 08 版)
(责编:袁勃、胡永秋)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