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口碑收视双丰收  线上线下热议  年轻人成忠实观众

解码现实题材剧“破圈”现象(聚焦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

本报记者  王  瑨
2022年05月12日05:5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核心阅读

  现实题材爆款剧带动追剧热、讨论热、传播热,跨越代际、跨越媒介持续“圈粉”,实现口碑收视双丰收。爆款剧的传播力,来源于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的主题设置,更得益于打动人、有说服力的叙事。

  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凝聚着人们的集体记忆,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期盼。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不仅自己爱看现实题材剧,也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与手段,助推好剧“破圈”。

  

  《人世间》“全家人都爱看”,收视率创下2019年以来国产电视剧最高纪录。《山海情》热播,观众们为金滩村的水、电、树、蘑菇操碎了心。2014年首播的《父母爱情》,是电视台重播次数最多的电视剧之一,被不少观众称为“《西游记》之后的长青剧”……现实题材爆款剧带动追剧热、讨论热、传播热,跨越代际、跨越媒介持续“圈粉”,实现口碑收视双丰收。

  全媒体时代,这些作品为何能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其创作共性是什么,呈现出怎样的传播特征?解码现实题材剧“破圈”现象,将为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带来启示。

  让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故事是生活的隐喻,电视剧所讲述的故事凝聚着人们的集体记忆,表达了人们的共同期盼。受到大众喜爱的作品能让人产生代入感,“故事与我有关”“精神令我感动”“情绪感同身受”……“破圈”传播是因为引发了共鸣。

  重大主题的呈现中,时代“在场”。《人民的名义》(图①)展现国家反腐力度,《功勋》(图②)将8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人生融于新中国发展史,《大江大河》描摹改革开放过程中奋斗者“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的精神特质。这些作品敢于直面现实的真问题,善于多视角反映时代、精雕细琢刻画人物。观众在时代的大江大河中,记住了一朵朵奔腾激越的浪花。

  熟悉场景的构建中,生活“在场”。《父母爱情》的松山岛上,安杰和江德福用包容与理解汇成爱的细水长流;《人世间》的“光字片”里,周家人的顽强坚韧、“六小君子”几十年的友情尽数展现。独特的叙事空间,熟悉的中国家庭,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情。

  平凡故事的讲述里,情感“在场”。《情满四合院》里,有傻柱给四合院老人孩子每天带的“存量菜”,还有地震时各家各户凑来搭棚的原木柱子。《小舍得》中,有家庭教育的矛盾,更有共同追求幸福生活的努力。这些剧从生活中萃取的,是静水流深的温情。

  爆款剧的传播力,来源于社会热点、民生焦点的主题设置,更得益于打动人、有说服力的叙事,让观众看到普通人战胜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看清信念、勇气、坚守从何而来,看懂一种精神怎样形成。正如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戴清所说:“优秀的现实题材剧更注重把握审美意蕴的醇度。创作者不只满足于发现社会现实与时代生活的浅层真实,更着重透视题材和主题背后的社会脉动与文化肌理,让观众‘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山海情》播出后,不少观众对“脱贫攻坚”有了不同层面的具象感知。它可能是扶贫干部马得福面对困难从未“躺平”的态度,可能是菌草专家凌教授说的“菇民任何问题都是我们要无条件解决的大事”,也可能是白校长劝山里孩子读书、修好学校破烂小操场的执念……一名00后网友评价说:“看了剧,才知道书本中‘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是怎样的过程,懂了背后的苦、背后的情,知道‘他们多使劲地想把日子过下去’。”

  可信度建立在高品质之上

  剧本是一剧之本,好剧本为好故事打牢地基。近年来,优秀文学作品不断为影视创作提供坚实的文学基础,《平凡的世界》《大江大河》《装台》《人世间》《开端》等电视剧都改编自文学作品,影视二度创作将扎实的生活细节、深厚的精神内涵形象化,影视与文学相互增色、彼此赋能。

  剧作扎实、细节耐看、人物“不悬浮”,让观众体会“真”,他们才能跟随剧情体验、思考,跟随人物喜悦、悲伤。剧中的人物角色,没有顺风顺水的“主角光环”,更没有完美无瑕的人物设定,只有取材和浓缩自生活的真实。《装台》中,以舞台装卸工人刁大顺为代表的小人物,接地气、能吃苦,他们对生活的韧性、信念和希冀那样强烈,对人生向美向善的追求似有浓浓暖意,焐热了观众的心。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胡智锋认为,“正因这种温暖、光明、积极的底色,现实题材剧才得到越来越多观众的喜爱。优秀的现实题材剧,真实与真诚缺一不可。”

  故事的可信度建立在剧情、人物乃至道具置景的高品质之上。如今,“网生代”观众会因为一个穿帮的道具、敷衍的布景、出戏的表演而“果断弃剧”,也会被创作细节的匠心与诚意“实力圈粉”。优秀现实题材电视剧,用点点滴滴组成可信的故事场域、可感的审美体系,在生活里掘一口深井,打出滋味清冽的甜水。

  《山海情》剧组在戈壁滩一砖一瓦盖出了金滩村,剧中呈现的是亲手沤肥养的蘑菇而非道具。筹备《鸡毛飞上天》时,编剧申捷6年去了8次义乌,和义乌商户们同吃同住,跟着他们进货练摊。演员李雪健在《嘿!老头》中饰演患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他曾去养老院观察生活:“阿尔茨海默病的病情程度不同,要对人物有判断,他属于哪种情况,就会有相应的表现。”《平凡的世界》开机前,剧组在陕北农家体验生活。饰演孙少安的演员王雷说,他与乡亲们像家人般相处,中午推开老乡家门,老人家就会问“吃面条还是晒的馒头片儿”。时至今日,王雷还记得双水村的平面图,“我好像能透过茅草、房檐看进一户户人家里,谁家在吃饭,谁家的娃娃在地上玩儿”。

  多渠道传播助推好剧“破圈”

  根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1中国电视剧发展报告》,“2021青年观众最喜欢的十部国产剧”中,现实题材电视剧占6席。《人世间》的观剧用户画像显示,30岁以下的年轻用户占46.8%。《父母爱情》《山海情》等爆款剧在影视评分网站名列前茅。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不仅自己爱看现实题材剧,也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与手段,助推好剧“破圈”。

  “实时追剧”,是近年来国产剧宣传推广的新形式。伴随电视剧播出,相关剧情话题出现在微博热搜榜上,演员以角色身份与网友展开互动,并开设“实况聊天室”,设置话题、引发讨论。比如,《人世间》播出期间,几位角色的故事走向牵动人心,在“周秉昆被捕”“周楠考上清华”等实时话题下,演员雷佳音、宋佳等与网友互动,烘托追剧氛围。

  与“实时追剧”相对的,是网友们自发的“沉浸式追剧”,即观众将自身代入剧中角色。比如,《山海情》播出期间,网友们化身金滩村村民,时刻关心通水通电、蘑菇的培育与销路,接力写下“云养菇”感言:“我就是西海固的一分子。”《扫黑风暴》播出期间,网友们化身“绿藤市民”,牵挂着正义之战的进程、扫黑英雄的命运,“孙兴何时被抓”“一线扫黑英雄在专项斗争中付出了多少”等引发热议。 

  让话题登上网络热搜榜,还成为网友向英模人物致敬的方式。随着《功勋》播出,“于敏说科学不相信权威”“屠呦呦好有个性”等话题,让更多观众从新的视角记住了这些功勋人物。

  随着媒体矩阵的拓宽,电视剧与观众的互动方式愈发多元。剧方根据平台的不同特点,制作与剧情相关、可供分享的表情包,剪辑剧情“名场面”短视频等。得益于年轻观众活跃的传播力与二次创造能力,一些过去难以“破圈”的精品剧,现在更容易在社交平台上实现口碑效应。比如,在视频网站上,弹幕区不仅有评论,更有深度解析、细节点评;在哔哩哔哩平台上,不少博主从影像风格、叙事特点、现实背后的故事、故事背后的历史等各个角度进行讲解,为电视剧主题内容的延展和宣传发挥作用。这意味着现实题材爆款剧正被年轻人关注,也必将赢得更广泛的共鸣。


  《 人民日报 》( 2022年05月12日 20 版)
(责编:杨光宇、牛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