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双奥奖牌设计师杭海:精雕细琢 铸就“同心”

2022年01月05日17:05 |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小字号

奖牌是奥运会景观元素的重要内容,既体现出举办国的文化内涵,也凝聚着设计者的巧妙构思。走进中央美术学院奥运艺术研究中心,冬奥会奖牌设计团队负责人杭海拿出厚厚一打手稿,向记者讲述“同心”蕴含的理念和设计背后的故事。

“奖牌造型质朴简洁,拿在手中仔细观看,细节之中暗藏中国式审美,展现出‘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同样出自杭海团队之手。“2006年奖牌设计征集工作启动后,我们整个团队都很兴奋,十几个人挤在十几平方米的铁皮屋里奋战了一年多,才设计出这件得意之作。”

当年在中央美院南门附近搭建的铁皮屋,如今已是一段平整的柏油马路,杭海每次路过这里,还是会偶尔想起那些不断打磨设计的日日夜夜。

再续金玉良缘

【镜头:2008年北京奥运会,杭海把代表中华文化的玉融入奖牌设计,引来阵阵喝彩。10多年后,“五环同心”顺利入选冬奥奖牌设计方案,与“金镶玉”交相辉映,杭海带领团队为“金玉良缘”写下冬奥新注脚。】

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功申办,百年梦想成真。如何在奖牌设计上独树一帜,给世界一个惊喜,激发起人们的情感共鸣?翻阅无数文献,经过反复尝试,杭海团队将目光聚焦在玉上。

“我们将玉石融入奖牌设计,突破了夏季奥运会使用金、银、铜单一材质的惯例,实现设计创新。同时,这也契合中华民族‘以玉比德’的价值观,让中华文明和奥林匹克精神在方寸之间交相辉映。”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惊艳的设计绝非妙手偶得,其中倾注了设计团队的诸多心血。不断推敲璧宽和孔径的比例,让奖牌既符合东方审美,又能在电视转播中清晰看到中间的五环标识和奥运会徽。

多项任务齐头并进,团队成员连续一个多月加班到凌晨,有人在医院输液不断调快滴速,只想早点回到工作岗位。

最让设计团队头疼的还是国际奥委会提出的跌落测试——6毫米厚的“金镶玉”奖牌从2米高空坠落必须完好无损。

为此,团队访遍材料与结构方面专家,最终选定一种航天材料,填充在金属和玉之间形成缓冲。“整个过程很煎熬,但最终跌落试验获得成功,奖牌上的玉完好无损。”

2021年10月26日晚,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百天之际,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奖牌“同心”发布。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位双奥奖牌设计师,杭海为“金玉良缘”续写了新篇章。

“冬奥奖牌设计延续了2008年奥运会的玉文化概念,都是用中国最高等级的玉礼赞获奖运动员,礼赞奥林匹克精神。”

如果说“金镶玉”的设计重点在材质上面,“同心”的创意则更多来自对玉璧形制和传达意义的研究。

“古代玉璧有三环也有五环,实际上是体现二分二至的日行轨迹,表达了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在疫情的大背景下,我们希望全世界在奥林匹克精神的感召下团结起来,共克时艰,共同分享冬奥的快乐。”

雕琢东方“月饼”

【镜头:将闪烁着柔和光泽的“同心”奖牌捧在手里,第一感觉是沉甸甸的,其中凝聚着设计团队太多付出和心血。如何设计出无愧于运动员、无愧于冬奥盛会的奖牌?唯有付诸全部热情,对每一个看得到、甚至看不到的细节一丝不苟,精雕细琢。】

在奖牌正式公布之前,相关设计必须保密,坚决不能泄露。因为设计入围时正值中秋,团队就给奖牌起了个代号“月饼”,奖牌盒也因此得名“月饼盒”。

“近一年时间,我们几乎天天讨论如何打造完美的‘月饼’,以至于家里人真以为我们在设计月饼。”谈到这个插曲,杭海总有说不出的感触。

两次奥运奖牌设计经历让杭海对奥林匹克的魅力有了深刻认识,“奥林匹克运动鼓励文化多元性,这促使我们在设计中融入更多中华传统文化和艺术。同时,奥林匹克运动特别尊重运动员主体地位,这也是‘同心’的设计出发点——运动员希望得到一块什么样的奖牌。”

设计越是深入,杭海团队越是注重打磨“月饼”的每一个细节。比如奖牌上的纹样,设计团队最初选取了与中国古代文明息息相关的四种纹样,经过数次修改,最终确定下祥云纹和冰雪纹。

“祥云纹与2008年奥运会相互连接,冰雪纹则与冬奥会的特点相契合。实际上传统纹样里只有冰梅纹,我们把梅花换成雪花,便有了独特的冰雪纹。”

设计团队不仅充分考虑冬奥组委和国际奥委会等多方要求,还不断自我加码。“奖牌不仅看起来要有立体的美感,也要能触摸到中国细节。”

奖牌正面借鉴了弦纹玉璧,每一环都进行了打洼处理,背面还做了星空轨迹,有24个星星代表24届奥运会,体现出运动员驰骋赛场的激情,有着群英璀璨的意象。

“即便是小小的挂钩,也几经修改,并进行了打洼处理。奖牌表面还加入了特殊工艺,运动员怎么摸都不会留下指纹。”

“月饼”固然精美,配件也不能马虎。挂带采用传统桑蚕丝织造工艺,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寓意。“月饼盒”材料以漆和竹子为主,竹子是很好的可再生材料,又象征君子人格。

“国际奥委会发文详细询问了竹子生长、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我们也一一做出回应,确保全流程符合‘绿色办奥’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定格永恒之美

【镜头:杭海宽敞的工作室里,设计师们正在埋头完善图纸,墙面上密密麻麻挂满他们这些年的奥运设计作品。一个个执着专注的身影,汇聚成盛情迎冬奥的群像,托举起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的信心和底气。】

2020年国庆节之后,奖牌设计方案被送到上海造币厂打样、测试。上海造币厂正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金镶玉”奖牌的制作单位,这次冬奥奖牌的打样负责人谢欣锐也曾是“金镶玉”奖牌的打样工程师。

那段时间,设计团队和制作团队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磨合,杭海也觉得他们越来越像“地下工作者”。

为了保证安全,每一次打样实物都由谢欣锐亲自从上海护送到北京。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有时当天晚上就要带着修改意见返回上海。杭海家附近一条人烟稀少的路段成为设计团队的会面地点,夜深人静时,几位设计师驱车至此,借着昏黄的灯光展开激烈讨论。

从图纸到实物是奖牌设计的关键一步,不过,这一步走得并不轻松。与夏季奥运会相比,冬奥奖牌普遍偏大,这是因为冬奥会运动员服装厚重,奖牌过小,不够醒目。经过反复比对和实物打样、实际佩戴比较,奖牌直径被确定在8.7厘米。奖牌的绶带长度也进行了相关测试,以保证运动员佩戴时的位置最合适。

杭海代表设计团队提出了不少“刁钻”的要求,希望奖牌表面显示出“内敛的光泽”,文字与纹样下凹雕刻,但要有镜面光亮,这样与表面柔和的光泽形成对比,易于识别文字信息。常规造币不是镜面光亮,就是哑光,要达到设计团队的要求,必须手工抛光。

“沉甸甸的奖牌包含了太多人的心血,但一想到运动员将“同心”挂在胸前时脸上绽放的笑容,所有付出都很值得。”关于奖牌,杭海还有更长远的考量。“获奖运动员可能会把它传给儿女,甚至代代相传,希望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依然能感受到它的美是永恒的。”

“奥运情结”是杭海常挂在嘴边的词。2008年,他除了担任“金镶玉”奖牌设计师,还带领团队负责体育图标、火炬接力形象景观、核心图形等设计工作。杭海的爱人、北京服装学院奥运服饰文化研究中心负责人贺阳是双奥制服设计师。

如今,冬奥会奖牌刚刚问世,他又紧锣密鼓地投入到指示系统设计工作中。“作为设计师,能参与到冬奥筹办工作中,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满足和快乐。”

(责编:杨虞波罗、连品洁)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