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⑦——如何推动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侯光明:胸怀人民 中国电影从“高原”迈向“高峰”

蒋波

2021年03月10日18:08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编者按: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立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人民网文娱推出“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邀请文化领域的代表委员,围绕文学、艺术、影视、考古等主题,为建设文化强国建言献策。

以优秀的文艺作品激扬社会正气,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任务,也是每一位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使命。本期我们邀请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影智库秘书长侯光明,讲述“十四五”期间中国电影将如何高质量发展,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真正做到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为新时代“培根铸魂”。

大有可为 电影强国建设征程开启

人民网: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今年全国两会为文化产业发展释放出新的信号,《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在您看来,应当如何加快推动中国电影繁荣发展?

侯光明:文化强国建设离不开高水平的艺术教育和卓越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卓越的文艺人才静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才能更好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怎样培养卓越的文艺人才,培育德艺双馨的艺术家,成为了新时代艺术高等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成为了我国艺术院校的光荣使命。

此外,文化强国建设也离不开科技的发展。电影作为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的龙头,应当在科技自立自强和文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中,推动高新技术在电影放映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正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具备制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ED电影放映屏系统的能力,若积极推进,有望扭转长期以来专业电影放映设备依赖进口、设备技术标准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人民网:“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今年贺岁档的优异表现将对中国电影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侯光明:中国电影市场在今年春节档显示出的巨大爆发力,与中国电影人近年来扎实的内容创作、电影产业全链条的不断成熟是分不开的。《唐人街探案3》《刺杀小说家》等都显现出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的新高度,也是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未来主流电影还是要靠规模化、类型化、智能化发展。春节档几部电影在海外上映后,也获得了不少好评,它们在扩大中国电影海外市场份额和国际影响力、讲好中国故事等方面都起到了明显的带动作用。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不断创新改革,我们有理由相信,经过15年左右的时间,中国电影将诞生更多具有文化感召力、市场占有力、世界影响力的优秀作品;基于电影高新技术的中国电影工业体系能够基本形成;中国电影将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共享的文化价值体系,完成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推动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远景目标的实现。

未来可期 新主流电影将成市场主力

人民网:2021年春节档以超过78亿元的票房创下中国影史纪录,春节期间1.6亿人次走进影院,共享文化大餐。其中,《你好,李焕英》票房已跃升至中国影史票房第二位,您认为其对中国电影发展带来了哪些启示?

侯光明:可以说,春节档已经成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影档期。今年春节档表现出的电影高质量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全年甚至是全球电影发展的标杆。

《你好,李焕英》会成为今年春节档的黑马,实际上它反映了中国电影需要回望、重视人民的情感,还要尊重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也是电影成功的重要原因。其次,《你好,李焕英》也是一部以小人物反映大情怀的作品,扎实讲好故事,传递正向价值观。未来我们应该拍摄更多这样表达人民心声、反映时代风貌的正能量作品,我们中国电影在这些方面大有可为。

人民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电影格局以及大众观影行为方式也在加速变化,您预测2021年影视行业还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侯光明:2021年恰逢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以《1921》《中国医生》《长津湖》等重点献礼作品为代表的“新主流电影”,将成为未来电影市场主力。同时,这些影片在质量和票房上的提升,也是中国电影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今年春节假期还首次出现了网络电影春节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放映趋势在2021年必然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此外,影视公司在资本和资源层面也将加速重组、整合,影视产业规模将趋于集中,中国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所依托的必然是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电影企业。

扎根人民 新时代乡村题材如何创作

人民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通过电影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侯光明:中国电影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根源支撑、双向互动的内在联系。目前,“中国电影学派”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已经形成大量理论与实践成果,如中国电影伦理学、中国功夫电影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理论成果。“中国电影学派”的建构与发展,将进一步推动中国电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人民网:您认为中国电影该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乡村振兴?

侯光明:这几年围绕“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已经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影视作品,电影《十八洞村》改编自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的真实故事;《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是以喜剧形式,展现了新时代人民精神面貌和乡村风貌;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山海情》全方位展现了东西协作扶贫下的“闽宁模式”;2月26日上映的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则是将兰考脱贫攻坚的事迹搬上了大银幕。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创作,未来乡村题材的影视创作,还必须扎根广袤的中国大地,坚持与时代同步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为新时代“培根铸魂”。

 

相关链接:

 

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①——文学如何把握时代脉动

全国政协委员阎晶明:担当时代责任,是作家的永恒追求

 

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②——文化走出去如何春风化雨、深入人心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文化传播要依托人民融入生活

 

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③——如何让文物活起来

全国政协委员王春法:让博物馆里的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

 

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④——如何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陈崎嵘:重视网络文化 建设文化强国

 

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⑤——如何谱写建设文化强国新篇章

全国人大代表胡和平:提升文化获得感 谱写建设文化强国新篇章

 

两会“艺”起聊·文化强国十问⑥——如何打造“出圈”的文艺作品?

全国政协委员田沁鑫:跨界讲好中国故事,“典”亮优秀传统文化

 

 

(责编:王连香、高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