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文旅·体育

《创造101》:塑造青年形象、传递中国情感

2018年06月29日14:10 | 来源:环球网综合
小字号
原标题:《创造101》:塑造青年形象、传递中国情感、凝聚时代价值

  6月23日晚,腾讯视频自制综艺《创造101》迎来收官之夜。在经历了114天的集训、选拔之后,由11名女孩组成的“火箭少女101”正式成团。截至6月26日,《创造101》的网络播放量逼近50亿——这是迄今为止纯网综艺播放量的最高值,其总决赛直播在线人数也超过6300万,还有一系列隐性的、无法量化的影响力,将这档节目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以至于决赛结束后,这一综艺事件仍在持续发酵,并在全网引发了一场360度的大讨论。从大众参与的规模、时间和程度来看,偶像类综艺在暌违多年后正迎来新一轮的回归与迭代。可以说,在当下的网络自制综艺市场,《创造101》成为一档具有样本价值的网络综艺。

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创造101》

《创造101》决赛,“火箭少女101”正式成团

  其一,从产品属性到平台属性。在2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文艺(综艺)节目经历了“宣传品—作品—产品”的理念转变,节目产品化已成为今天综艺市场的基本共识。而《创造101》推动了综艺节目制播体系的再度跃迁,从“产品型节目”扩展为“平台型节目”。

  一方面,《创造101》是一个内容平台:集成了综艺、新闻、纪录片、短视频、网络音乐、线下演出等各类内容形态,进行全媒体输出,形成了跨界融合、多点辐射的节目范式,以“综艺+”的平台思维区别于简单的才艺表演、偶像选拔,进而促进了产业全链条的衔接咬合。

  另一方面,《创造101》也是一个社交平台:依托于腾讯的社交基因与用户基础,节目通过大众点赞机制培养、集聚了大量深度用户,正是这些“粉丝”们在社群中的相互寻找、对话、比拼,为节目开辟出巨大的话语空间,进而形成了节目专属的用户生态。

  不同于一次性的节目产品,平台的开放性、参与性和延展性产生了源源不断的“自然流量”,不断提振着节目的影响力;也只有在节目平台之上,才可能完成《创造101》这样长周期、大体量、高浓度的综艺叙事。

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创造101》

《创造101》剧照

  其二,从快感消费到意义消费。伴随着节目进程的深入,《创造101》的用户普遍经历了“快感消费—美感消费—情绪消费—情感消费—意义消费”这五个阶段的体验,可谓印证了“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人品,终于慈悲”这句箴言,意义消费也使用户获得了最具价值的“投资回报”。

  相对而言,国内的女团文化长期处于视觉化、扁平化、消费化的发展困境之中,而人们在《创造101》总决赛结束后发现:温情的祝福取代了无聊的调侃,专业的评点取代了肤浅的议论,冷静的思考取代了肆意的谩骂。这种在短时间内发生的消费升级现象,与制作方对节目模式的自觉改造、自我进化关系密切。

  《创造101》区别于日韩女团选拔的既定模式,通过“勤奋C位”“逆风营救”“旁听生”“踢馆赛”等制度安排,在个体与群体、特写与全景、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上大做文章,体现出这档节目的母语思维和本土逻辑。在“逆风翻盘,向阳而生”的理念指引下,节目以自然、偶发的形式传递出自身的态度、立场和价值导向。例如,女孩们在游船甲板上喊出自己的梦想、家人通过视频发来祝福和鼓励、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服装和编曲,都透射出节目的“隐藏价值观”。《创造101》诠释出中国当代青年的人格特质和价值追求,勾勒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面孔和情感图谱,打造出一支深植于本土文化土壤、充盈着现代审美意义的新时代女团。

为什么我们要讨论《创造101》

《创造101》剧照

  其三,从资本为王到以人为本。近五年,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先后经历了“技术优先”“模式是金”“明星至上”“资本为王”几个发展阶段,终于进入到“以人为本”的阶段。多年以来,国内女团发展一直受限,长期作为游戏、影视、音乐、直播等产业的附属品,始终未能开发出独立的主体价值。此次《创造101》能够通过女团选拔的小切口撬动社会文化的大格局,依靠的是节目构建了一个好的杠杆——而这个“杠杆”就是人。

  从根本上说,《创造101》是一档关于“人”的节目。相对于不少纯才艺、纯比赛、纯游戏的网络综艺,《创造101》坚持将真实、诚恳、猛烈的个体呈现作为节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观众能够在观看节目后记住并喊出一个个女孩的名字。可以断言,在当前网络综艺市场的竞争格局中,“人”是最大的IP资源和致胜之道。正是因为对人的关注,使得《创造101》不断打破小众文化的壁垒,延伸用户圈层的半径,跨越性别、年龄、地域、职业的限制,获得了广泛的现实意义和久远的符号价值,成为一档与时代思潮和社会文化同频共振的网络综艺节目。

  热度空前,余温未散。此时对发生在2018年上半年的这一综艺及事件进行复盘与沉淀是必要的。今天,互联网已经成为新兴的主流媒体阵地。《创造101》的成功足以证明,网络自制综艺节目作为当下最为热销的文化产品之一,具有巨大的社会动员能力,它对于塑造青年形象、传递中国情感、凝聚时代价值同样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网络综艺的创作者更应意识到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全面理解网络综艺的复合属性和多维价值,建构良好的网络文艺生态圈。

(责编:邹菁、蒋波)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视频
  • 《悬崖之上》为隐蔽战线群英立传
  • 张桐与你一起重温《青春》
  • 白敬亭与你重温《史砚芬诀别信》
返回顶部